人间最美四“阅”天,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合肥多所学校举办趣味活动,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将爱阅读的种子埋在学子心间,伴随他们成长。
学生午后阅读
书本换蔬菜,书香变花香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联合南艳湖社区文明实践站围绕这两个日子开展了一个有趣的活动——“以书换蔬”。
学生用旧书换蔬菜种子
4月21日下午,三(7)班学生周沐涵抱着一摞书来到展台前排队。“我带来了《童年》《爱的教育》《昆虫记》还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周沐涵喜滋滋地用已经看过的旧书换了一份草莓种子。据悉,该校准备了多种蔬菜、水果盲盒,学生们可以用自己读过的书籍进行兑换,享受读书漂流与种植培育带来的乐趣。
4月18日,合肥市和平小学篮球馆内散发出阵阵花香,500盆生机盎然的绿植整齐排列,等待着自己的“小主人”。副校长谢晋介绍,学校与合肥和平小学颍上分校(又称:颍上县第十五小学)联动,用花卉绿植兑换学生手中的旧书进行流转,培养孩子树立惜书爱物的美德。
“此次回收的近700本书籍,我们将归纳整理后悉数捐赠给颍上分校。”谢晋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品置换,也是两校携手共进的见证,是知识火种的传递,更是阅读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美丽邂逅。“愿这份书香与花香交织的美好,能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分享、责任与希望的种子。”
合肥市和平小学“书香换花香”活动
鼓励餐后阅读,每日读书40分钟
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2017年,整本书的阅读被纳入统编语文教材;2022年9月实施的新课标,则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表达鉴赏与分享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读的下去整本书,一直是老师、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在合肥市振兴小学,这里的1000余名学生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籍数人均能达到8至10本。如此可观的人均阅读量如何达成?语文老师侯艳明透露,贵在每日积累。
该校推行“午餐后阅读40分钟”计划。每天午间,老师们分年级组织在校就餐的学生前往校园阅读空间读书,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午休时光,也培养了一批热爱阅读的“小书迷”。
侯艳明介绍,除常规阅读课程外,学校还精心打造开放式阅读空间和电子书柜,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资源,并定期举办“校园朗读者”“校园阅读论坛”等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处处可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和课本中节选文章相比,我们通过积分奖励、每月评比等方式鼓励同学们去读整本的书,去交流、分享、展示,更能深化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侯艳明说。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谢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