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老大爷围在一起下象棋,三两菜农守在路边忙碌卖菜,孩童们来回奔跑玩耍……金秋十月,走进大通区大通街道居北社区,满眼一片祥和,幸福触手可及。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居北社区是老城区,面积0.9平方公里,下辖3个小区,单位场所90余家,常住人口7500余人。辖区老人、孩子多,小区人防物防技防基础薄弱,怎样做实做优社区基础工作,让老百姓感觉到安全满意,曾经是摆在市公安局大通分局大通派出所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想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就要融入社区,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大通派出所所长陈海山介绍说,社区警务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今年以来,该所以争创新时代“枫桥式警务室(站)”为契机,着力实施“警地融合”工作模式,建好群众身边的警务室,安排优秀民警下沉社区,让服务居民更直接、矛盾纠纷调处更有效、情报信息收集更及时、预判风险更精准。
“陈月英副所长在基层工作了15年,先后荣获过‘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居北社区警务室建立后,她主动要求担任社区民警,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说起陈月英,大通派出所教导员常文满是称赞。
“陈警官工作认真,态度也很好,我们非常欢迎她来我们园里检查工作。”辖区港深童心幼儿园负责人对陈月英印象深刻。今年9月份开学前,陈月英严格按照预防警务要求,对社区内大通区第二小学、港深童心幼儿园等5所校园开展隐患排查,责令整改问题隐患6处。对于这类检查,辖区的校园不但不反感,反而积极邀请陈月英上门指导,形成了相互信任、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也切实保障了社区青少年的上学安全。
“调节‘小矛盾’,积累‘大平安’。”陈月英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理念,把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想在前、做在前。
不久前,社区有居民投诉:“楼上常有噪音异响,严重影响生活,你们能不能帮着解决下?我们都快搂不住火了。”陈月英和网格员立即上门走访,发现楼上住着娘俩,儿子因身患残疾、行走需借助双拐或凳子,所以时常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随即,陈月英帮着在拐杖底部和凳子脚垫上海绵,再缠上几层布,这样噪音就小了很多。将情况告知楼下的居民后,楼下住户表示了理解和歉意,一场潜在的矛盾隐患就此化解。
随着社会发展,房屋地址不明、流动人口底数不清等问题日趋凸显,给社区治安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为确保“一标三实”数据真实、鲜活、准确,陈月英一有时间就开展入户走访,定期对社区内人口信息进行核查和更新。
今年7月,一位从深圳赶回来的女士急匆匆地来到居北社区警务室,希望能够调取几十年前在此居住时的户口档案以证实其年龄的真实性。因年代久远,该女士也难以提供迁入居北社区的具体年份,好在陈月英日常注重档案材料整理归档,她带领辅警细致查找了该女士提供时间段前后5年的档案材料,并邀请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该女士的曾住地进行走访查证,最终确定了其具体的出生年份。
目前,居北社区警务室成为大通派出所维护社会治安的前沿阵地,更是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警务室成了辖区群众的第二个“家”,陈月英也被老人们贴心地称为“警察闺女”,这所老社区的居民们纷纷表示住着更踏实心安了,幸福指数“蹭蹭蹭”地往上涨。
“家门口”小小的警务室,是“派出所主防”的前沿阵地。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大通分局积极探索实施“警地融合”工作新模式,通过融合社区基层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益力量和辖区积极分子,共同组建社区警务团队,多元化开展警务工作,有效提升了社区治安治理能力,书写了淮南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画卷。
记者 吴 巍 通讯员 郭 晨 李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