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8.2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2818亿元、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537.8亿元、增长14.8%,增速领跑全省工业大县,均实现“总量嘉兴第一、增速进前三”目标……在2月4日开幕的海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海宁公布的去年主要经济数据十分亮眼。
好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上下一心、奋勇争先的拼搏苦干,也得益于开放合作、借力发展的务实精神。海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海宁要“一体深化融杭接沪”,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深化与钱塘区、临平区战略合作,放大“省会配套、县级成本”优势;通过产业平台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两大抓手,不断加强跨区域合作,持续提升开放水平。
融杭接沪,硕果累累
去年,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进入了建设“快车道”——生命健康创新园、电子信息创新园先后竣工和开园启用。
近年来,海宁积极构建“环浙大国际校区科创产业带”,鹃湖国际科技城区域内“大学+科技+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电子信息创新园去年10月开园时,就已集聚了科研院所、企业创新中心、上市企业总部等近20家,签约与引入项目总投资额近6亿元。
校地合作的同时,海宁还与毗邻的钱塘区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战略合作。位于两地交界处的钱塘云湾中心顺利结顶,钱塘国际新城中央公园馆群正式开工,杭海数字新城成功创建浙江省数字贸易标准化试点基地。
除了向西融入杭州,海宁还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与上海、江苏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海宁处于其南向扩展带。在积极制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海宁方案的基础上,去年海宁还与昆山市围绕“链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由上海临港集团和海宁市政府、海宁经济开发区共同建设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去年成功入选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批最佳实践名单。在此基础上,海宁市又与临港集团开启了新一轮战略合作。未来,临港集团将整合旗下优势匹配资源,在产业、科创、金融等方面为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补链、强链、固链,全面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海宁将深化省际合作园区示范区建设,落实漕海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漕河泾二期;深化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快诺德智联中心、长安钱塘冰雪世界等项目建设,推动杭海数字新城争创国家级孵化器。
水陆交通,喜讯连连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过去一年,随着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进展,杭州、海宁的交通也变得更加便捷。去年底,杭州至海宁市域铁路西延工程建设拉开序幕。项目起自文正街站,止于临平南高铁站,新建文正街车站可与杭州地铁18号线站内换乘。
同样在去年启动建设的还有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简称“杭州机场高铁”)、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尖山段、G525国道海宁段改建工程等。其中,杭州机场高铁全长约85公里,是实现高铁引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构建空铁联运体系的重要项目。项目完工后,不仅将实现高铁机场无缝对接,还将为海宁新增一座高铁站——海宁观潮站。该站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车场规模2台4线,将打造成为城市发展新地标、海宁特色新门户。
还有不少交通项目则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在水上,去年7月,京杭运河二通道实现通航,打通了全省内河千吨级航道网的关键堵点,开辟了联通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二水运通道;在陆上,沪杭高速许村段改建工程、盐官古城复兴连接线建成投用,海宁西站实现高铁城铁“两站合一”,换乘时间大大缩短。
海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海宁将继续深化综合交通建设,加快铁路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杭海城际西延等项目建设,沪昆铁路海宁站及市区段抬升改造工程争取纳入上级综合交通规划。G524海宁段具备通车条件,新城大道(G525国道-世纪大道)开工,延续市域内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