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扬州新能源产业园东区建设一期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从开工到满足使用单位设备进场条件仅半年时间,工期的硬性要求极大地考验着施工单位的技术应用、组织协调和安全生产等管理水平。
“作为扬州市经开区1号工程、中交二航局在扬州投资首单项目,以及新能源光伏领域战略布局之路的重要里程碑,项目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表示,不仅要坚决履约,还要实现“零污染、零损耗、零偏差、零差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但要迎难而上。
上述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最大难点是约2万吨的钢结构施工和1.5万台套机电设备安装。“工序繁杂,交叉制约,要让这样一个大工程在高强度施工状态下有序运转并非易事。”他介绍,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创新应用BIM技术建模,在钢结构深化设计、加工制作和安装指导上大显神通,不但解决了施工图纸2.2万处碰撞问题,还实现了管道和吊架的空间优化,让施工节奏尽在掌握。
“大兵团”作战,施工高峰期有超过3000名工人一起作业,极易因“交底”不到位而乱成“一锅粥”。
为适应项目快节奏,提高交底效率,项目团队普及推广“二维码+图纸管理”“二维码+工序管理”“二维码+模型演示”等交底方式。通过二维码,原本独立的单体交底被整合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技术交底网络,工人可随时随地扫描二维码获取工序流程、施工图纸、施工要点等信息。而这些二维码如同一个个信号发射器,随时向工人发出准确全面的指令,“今天干什么”“怎么干”,一码扫过,一目了然。
施工高峰期,500多台套机械设备,100多部施工车辆,在日夜两班倒的工地上不停运转、来回穿梭。这样的情况下,设备、人员的安全风险成指数级上升。
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项目部化整为零,将作业面划分为31个小网格,配置网格长、施工员、安全员、安全观察员,共同负责网格内的安全。同时,在工地的关键部位设置监控,搭载智慧工地管理体系,现场违规操作,将在第一时间被警告纠正。另外,还加强了安全防护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标准化的安全防护网、工装平台、钻孔桩施工孔口围蔽、墩身脚手一体化平台等,确保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安全可控。
据了解,2023年6月30日,项目主体完工,阿特斯集团第一批电池生产设备开始进场定位、装机和调试,为项目正式投产奠定了基础,经专家评审,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环评、成本等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同时,项目在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应用、物料机供应、安全标准化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可复制推广,尤其是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建造技术在超级工厂的应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记者 单杉 通讯员 汪俊 孟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