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海而兴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安徽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2024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举办、中欧班列(合肥)开行迎来十周年、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07项制度创新成果……
坚持更大力度“走出去”,更大范围“请进来”,安徽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外资外贸水平不断突破
在位于合肥蜀山经开区的安徽(蜀山)跨境电商产业园,每天都有多批货物从跨境电商监管区申报,再运往世界各地。记者现场了解到,不久前,这里用上了新设备——“智慧锁”。
以往,跨境电商使用物理铅封锁作为在途监管手段,货物运抵机场后需等待海关工作人员逐一核对信息,再解除铅封。随着业务量剧增,这种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商企业对通关时效的要求。
“智慧锁”通过卫星对货物进行实时定位,加封电子关锁的货车或集装箱到达指定位置,系统核对无误后自动解除铅封。“使用电子关锁后,车辆只要靠近感应装置即可自动解锁,无需人工核验,可以全天候24小时运行,缩短物流作业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合肥蜀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通关效率,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估算,使用“智慧锁”模式,可减少转关车辆在机场货站排队、海关二次查验的时间,每批次出口电商货物平均可缩短约4小时地面操作时间。
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建立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完善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让皖货畅销四海。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近日,安徽省首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落户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示范区配备了专业的双语服务工作人员以及智能翻译机,自助服务区配置的ATM机支持国际主流银行卡,并提供多语种画面及语音指导。
不断提升投资经营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例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争取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落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按规定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和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等。
一系列举措彰显出安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让安徽吸引外资“磁场”越来越强。今年上半年,安徽实际到位外资98.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67.6亿元,连续19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开放通道矩阵更加完善
内陆省份发展开放型经济,离不开构筑开放大通道。6月28日上午,京东航空执飞的JG2819次航班平稳降落芜宣机场,芜宣机场往返芜湖与河内之间的首条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7月6日,安徽首趟“跨两海”中欧班列(合肥)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启航。此次列车是安徽首趟跨里海和黑海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合肥)南通道线路的正式打通。
据介绍,跨里海、黑海中欧班列(合肥)的开通,具有深远意义。这一创新性的多式联运方式,有效避开了传统陆路运输的拥堵节点,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在巴库港,中欧班列(合肥)所载货物被分拨至当地和土耳其、格鲁吉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家,比传统海陆联运用时节省约1/3。
从“内陆腹地”向“改革开放新高地”跨越发展,安徽不断畅通“水、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缩短与世界的时空距离。
如今,我省积极开展口岸大通道建设提升行动——以合肥口岸枢纽核心、沿江口岸带为重点,兼顾其他口岸(场站)需求,加强与沪苏浙口岸战略合作,巩固提升现有通道功能,着力开拓新通道,形成全省口岸互联互通、连接全国、通达全球主要口岸的通道体系。
以改革之力加快口岸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多式联运线路不断增多,各种新型监管模式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例如,芜湖港创新启动“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将芜湖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解决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的问题,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实现洋山港和芜湖港通关一体化运行,出口货物在芜湖提前办理报关手续,经专用驳船从芜湖港运抵洋山港放行后,直接搭载远洋货轮驶向全球,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
水运通江达海,陆运贯通亚欧,空运纵横全球……身处内陆的安徽向海而兴,迈出坚实步伐。
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它将是大众集团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用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平台、整车、零部件、软硬件集成和测试等研发工作。
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历史重任。在安徽,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大片区,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芜湖片区创新开展“告知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改革,得益于这一模式,区内企业库迪咖啡项目报批审核由改革前的“受理、审查、材料复核、报批”等8个环节压缩为3个环节,提前两个月实现了投产,并在投产后第一个月产值就达到了1200万元。
合肥片区率先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等一批金融领域新模式,率先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白名单制度”“‘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惠及众多企业,片区开放带动力、产业竞争力、环境吸引力显著增强。蚌埠片区聚焦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在营商环境、外汇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制度创新,聚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两书同送+闭环管理”信用修复机制改革、服务企业优环境“绿名单”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已然成为安徽改革开放的高地。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两项案例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形成20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是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内在要求。自2020年合肥、芜湖、蚌埠三个自贸试验片区成立,我省又先后在其余各市设立13个联动创新区,形成“3+13”的全域覆盖、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如今,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高标准推动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创新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努力实现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创新区政策互动、优势叠加、联动发展和双向溢出。通过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全域发展,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