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类博物馆”?全省博物馆系统精品展览有哪些?“博物馆游”是否正在构成特色旅游路线?5月16日,由安徽省文物局、安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场活动上,一批重磅发布使我们领略到博物馆的当代面貌:文物“活”了,展厅“潮”了,创新举措多了,发展路径宽了。
类博物馆是一个新兴事物。此次公布的首批类博物馆共38家,包括昆虫记博物馆、江淮流域农耕文化博物馆、皖南“小三线”电容器博物馆、怀远县亚太石榴文化博物馆、界首彩陶博物馆、青阳腔博物馆等,涉及历史文化、自然科学、革命纪念、考古遗址、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及艺术鉴赏等7大类别。这一批久藏民间、小而精、专题性强的类博物馆,被纳入安徽省类博物馆培育库,极大地完善了安徽省博物馆系统建设。
2021年5月,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目前,安徽省现有登记备案博物馆249家,其中非国有馆88家,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位列全国前十,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安徽博物馆体系。类博物馆这种具有或部分具有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等性质与功能的场馆,可以把大量散落在民间、个人手中的藏品呈现出来,与全民共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类博物馆是对备案博物馆的有效补充。
走进博物馆,看展,是观众的第一诉求。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媒介。去年,全省举办各类展览近1500个,建立了全省博物馆精品展览项目库。全省去年4个项目入选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2024年,又有6个项目入围终评,达历史最好水平。
在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场活动上,芜湖市博物馆《芜湖“汽”势 中国力量——从奇瑞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安徽农村改革成果展》、安庆博物馆(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八百里江天一色——皖江流域宋元文物展》等一批选题新颖、主题鲜明的展览项目,与观众见面。
随着“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因为一个博物馆到访一座城”,是社交平台上的“热帖”,“博物馆之夜”,是老少皆知的“热词”。5月15日晚,安庆博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迎来3000多名观众沉浸式赏游,观展、听戏、“寻宝”,其乐融融。
以全省各类主题博物馆为主线、相关景区景点为补充,本次活动精心策划推出的十条博物馆特色旅游路线,备受关注。“饮水思源”淠史杭主题路线、“探秘寻源”考古主题路线、“楚风汉韵”楚汉文化主题路线、“运河遗珍”隋唐大运河主题路线、“大明风华”明中都主题路线等十大线路,是博物馆的“特色游”,更是安徽文化的“导览图”。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博物馆这所“大学校”,正在拓展教育方式,拓宽服务人群。“文物蕴藏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是民族精神标识和国家的‘金色名片’。”来皖参会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表示,博物馆持续深化科学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利用,推动与科技、艺术、旅游融合发展,将满足大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