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读书

延时3小时,上海阅读新“夜”态撬动了什么?

  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徐家汇书院探索将少儿馆闭馆时间由原先的17时,延长至20时,持续整个暑期。这是应时而变——这个7月,少年儿童借阅书籍占比达到60%,较之前增加10%以上;大屏幕上,“今日读者兴趣分布”连续数周被“少儿图书”词条“霸屏”。

  延长的下班后3小时,撬动了什么?

  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的描述很诗意:亲子共读的“夜读灯”,供给了夜间文化。“‘诗书滋味长’,孩子家长们头挨着头读绘本,徐家汇书院成为他们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

  文创消费或许更直观——仅徐家汇书院,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17时到21时的进馆人次与前一个周末相比增加10%,文创茶饮消费增加20%,“因为一个小朋友身边,至少有一名或更多家长”。

  阅读新“夜”态激活的也是经济新业态。“徐家汇书院不单是图书馆,它与周边形成了文商旅体展融合的新空间。”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不介意大家冲着“打卡”而来:徐家汇书院以光作为自己的符号,就是想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对周边进行辐射,藉由书香以点带面,为大徐家汇引流,也丰富“上海之夏”新体验。“多出的3小时,如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浪,浪或许会退去,但总有贝壳会留下。”

  文旅新夜场

  周日18时,陈玲带着开学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拖着拉杆箱而来。她将行李箱放在了专属的一楼寄存处。

  再过2小时不到,她就将踏上回江苏扬州的火车。但回家前,无论如何要来徐家汇书院一趟:“我在当地从事全民阅读工作,特别羡慕上海的公共文化场馆。”

  在少儿区,记者采访的读者中,不乏趁暑假带孩子旅行的外地游客,白天在景区游览,晚上趁此夜场来徐家汇书院阅读、观光。

  “你见过一座有旅行导览的图书馆吗?我们有。”房芸芳认为,徐家汇书院的走红,很大程度因为它是徐家汇的一部分。因此,体现海派文化的交汇、互融、创新,也是书院功能定位中的一部分。

  金晓宁带着6岁的女儿岚岚从福建福州而来。她们白天在武康路城市漫步,错过了“丈量书院”导览服务的时间。但3D打印的土山湾牌楼、20米的“海上书桌”、高清《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特色内容前,金晓宁通过扫描导览的二维码,弯腰和岚岚一起倾听语音讲述。“书院是我们策划好的一站,而且没有了白天的暑热,孩子在友好的儿童空间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岚岚随后在少儿馆,专门挑了与土山湾、徐家汇历史相关的绘本,一个人捧着书静静看,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主动发问。金晓宁有些意外,“我家孩子好动,她愿意沉下心了解这段历史,我觉得很难得。”

  母女俩下榻的酒店离这里不远。徐家汇书院地理位置也方便,往北是徐家汇商圈,往东有徐汇滨江、龙华会,往南是新开业的徐汇万科。金晓宁计划好了,看完书去周边好好吃一顿,在西岸吹吹晚风,度过一个夏风沉醉的夜晚。

  精神栖息地

  延长少儿馆开放时间的决定,经过大家的深思熟虑。

  安全是少儿馆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需要7至8名工作人员同时值守,进行读者服务、理架和秩序维持。下班后,哪儿来那么多人力?

  “我很感动的是,大家都主动请缨,想要报名参与轮班。”房芸芳说。譬如采编研究部主任朱春峰,主要从事采购书籍、研究文献,对“小朋友那一套”并不熟悉,但他很愿意参与。“等这些娃娃到了我这个年纪,他们就会明白,白天是忙于生活的,夜晚是打理灵魂的。”

  一件事让房芸芳印象很深。就在今年,曾是徐汇区少儿图书馆的“少儿馆长”曹业宬再次回到了徐家汇书院。他说:“我忘不了第一次在徐汇区少儿图书馆接触到汉字四角号码检字法的那个夏天。”20多年后,当他从事汉字起源的研究时,那个暑假再次有了回响。“我想图书馆曾经给过我的力量,也会在徐家汇书院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房芸芳感触很深,她与徐汇区图书馆相伴17年。不变的是,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进来看书学习、遮风避雨,持之以恒提供精神的栖息之地。

  她坦言也纠结过人流量。暑期人流量本就大,少儿馆加开夜场,能否承载?但她的信心和底气也来自读者。“开馆之初,流量压力就曾在更细化的举措中逐一化解。如人们走进书院,自觉放低声音;人多的时候,门外的队伍没有铁马,大家却主动排成蛇形。开放少儿馆也是一样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