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健全保障服务体系 更好凝聚新就业群体

十六届市政协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局长谢冬妮的大会发言《健全保障服务体系 更好凝聚新就业群体》引起广泛关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当即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

目前,我市有3.9万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他们是服务居民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助力城市发展、优化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市在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不足,有后顾之忧,新就业群体大多以劳务、挂靠、承揽等形式签订劳务协议、合作协议,直接与互联网企业确立劳动关系的很少,除快递外,互联网企业不为新就业群体购买社会保险。据统计,全市网约配送员1421人中,购买养老保险的612人,占比仅43%,就业群体应对工伤、失业、养老等风险和负担的能力较弱。工作环境不优,有堵点压力,平台企业在制定订单分配、抽成比例、报酬构成等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时,很少考虑从业人员意见,目前网约车抽成比例在20%至25%之间,网约车司机群体反映较为强烈。成长路径不宽,有发展瓶颈,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职业从业门槛低,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等方面也有所欠缺,且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的渠道,大多新就业群体是吃“青春饭”,随着年龄增长,从业优势越来越小,思想动态不稳,有风险隐患。

谢冬妮提出建议,切实加强新就业群体兜底保障,充分发挥人社、医保、工会等部门的职能优势,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或企业代表组织就劳动定额标准、最低工资、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等事项开展协商,引导平台企业为新就业群体缴纳相应比例或金额的社会保险费,提供职业病预防、工伤保障及医疗援助等必要社会保障。不断优化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督促平台企业在制定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等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时,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将结果公示告知劳动者,严防一再压缩配送时间导致配送超时率、交通违章率、事故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者申诉机制,及时受理劳动者的申诉得到及时回应和公正处理。建立“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的联合调处纠纷新模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等服务。持续扩展新就业群体发展路径,积极为各类新就业群体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及时发布职业薪酬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等,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建立适合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领、发放流程,加大培训补贴资金直补企业工作力度;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推出更多个性化、菜单式、弹性制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满足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们的学历提升需求。做深做实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党建主管部门、行业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选聘新就业群体担任社会工作观察员,深入了解掌握新就业群体思想动态、权益保障和意见诉求等情况;开展全市“十佳”新就业群体评选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统筹资源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在元旦、春节、中秋等重点时节,针对新就业群体开展赠送爱心物资、免费体检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刘银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