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43万尾花白鲢苗种“乘”着7辆大卡车赶到宝界公园游船码头,通过卡车上的蓝色放流管游入蠡湖。当日我市2024年蠡湖净水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此举行。“蠡湖自2022年起持续实施增殖放流,推动水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资源室副主任匡箴说。按最新科研监测情况看,蠡湖肉食性鱼类资源量增高,去年仅翘嘴鲌数量占比就达17.39%,较前年增了15.42%,传递出蠡湖水环境趋好、水生动物种群结构优化的信号。
花白鲢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等为食物,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利器”。去年我市放流鲢、鳙约200万尾、近14万斤,并通过生态型捕捞从水体带出氮约2.36吨、磷约1.10吨、二氧化碳约37.89吨。
放流什么鱼、放流多少量,都有科学依据。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市文旅集团在蠡湖增殖放流前联合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及科研试捕,基本摸清了蠡湖鱼的种类、数量,去年又开展以鱼类资源量为主的常态化监测和以水生生物种群结构为主的常规监测,相当于为蠡湖初步建立了“健康档案”。负责放流的市五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邹杰介绍,依据当前蠡湖滤食性鱼类可增殖容量以及去年的放流情况,此次放流每尾重约100克和500克的花白鲢约63吨、43万尾,数量和去年差不多;7月将放流更小的夏花白鲢、夏花花鲢,尾数较去年约增加1倍。这样,蠡湖里花白鲢这一种群老、中、小比例更合理。根据监测当前蠡湖小型鱼类平均生物量有所降低,所以今年暂不实施肉食性鱼类增殖放流。
和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7月蠡湖还将投放螺、蚌等底栖生物约5吨,一方面是补充由今年开始为期5年的蠡湖生态清淤对螺、蚬、蚌等底栖生物产生的损耗,另一方面是“鱼贝”联动模式将带来更好的净水效益。
在当天的放流平台看到,一名科研人员将水箱里的鱼抓起放到木板上,另一名科研人员迅速用针头将标有数字的蓝色标记注入鱼鳍。“随着净水渔业深入推进,科学监测手段也不断升级。”匡箴说。此次他们选取1000多条放流的鲢鳙进行标记,是为了在以后监测时能更精准地分析放流鱼类的生长状况,进一步提升净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