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为建设教育强国,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水平推进,教育部从2017年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2023年,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常州经开区成为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优质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硬性指标要求较高。”市教育局督导处处长于娟介绍,标准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方面共32项指标,“全域优质均衡需要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
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政府是“第一责任人”。近年来,常州市强化市级统筹,整体部署,各辖市(区)政府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钟楼区是常州的主城区、老城区,地域面积小、教育资源少、生源数量多。“针对学校资源配置不达标这一问题,我们成立了多个专班,将各校存在问题列成清单,逐校进行问题销号。”钟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杨文娟说,2019年以来,全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所,新增学位近2万个,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优质均衡是高质量均衡,集团化办学是常州市整体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一体化办学、联盟式办学、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强校带弱校、名校办新校,校际发展差异不断缩小。“我们自2008年启动集团化办学,目前已推进至2.0版,通过‘6+2+2’办学模式,促进学校抱团生长,逐步形成了优质学校‘保持高位’、薄弱学校‘抬高底部’、新建学校‘高位起步’的发展局面。”天宁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薛文兴说。经过近20年探索,常州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学校覆盖率达92%,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得到社会认可。
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人力资源保障成为教育优质均衡的着力点。常州市深化“县管校聘”“局管校用”管理机制改革,加强编制统筹管理,探索跨区域调配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武进区构建了“一管两聘三机制”,促进区域教师编制分配均衡,推进区域内教职工岗位“全员竞聘、能上能下”。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引聘编内教师4513人,结构性缺编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我们将锚定‘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奋斗目标,纵深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