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璇: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镇江篇章”

  2024年,镇江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巩固,全年实现粮食面积206.69万亩、总产98万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全市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11个,完成年度投资93亿元,列入省重大项目(农业农村领域)2个、市重大项目(农业类)17个;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推进7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茅山老区、扬中市三江湾及北部滨江区、世业镇3个片区获批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推进改革再深化、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实践中,镇江农业农村系统如何持续发力、更加给力?日前,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璇在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时表示,将进一步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和美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发力,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镇江篇章”。

  记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计民生,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的一年,在粮食生产方面,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将采取哪些举措,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刘璇:今年,我们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8万吨左右,油料收获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

  一是开展单产提升行动。以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省级粮油高产优质片区和市级粮食周年量质协同提升先行区建设为引领,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深度融合,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推介好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着力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左右。

  二是强化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今年,“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市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体现了市政府对于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高度重视。我们将打牢“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基础,统筹做好生猪、蔬菜、水产养殖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工作。在抓好农产品供给数量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供给质量,从“产出来”和“管出来”两端发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三是抓好难得政策机遇。用足用好“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扶持政策,加快储备和实施一批设施设备更新提升项目,推动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四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做好水旱灾害等防范应对,不断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做好农业保险覆盖推进,引导农民积极投保,提高农业灾害损失补偿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记者:我们关注到,2024年,省委、省政府在原定的39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基础上,新增世业镇片区建设计划,我市现有茅山老区、扬中市三江湾及北部滨江区、世业镇共计3个省级片区正在建设中。2025年,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将开展哪些工作,高水平建成3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

  刘璇: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市委一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建管并重、点面结合,确保实施完成3个片区所有项目建设内容。

  一方面,紧抓快干、保质保量。市级层面以及3个片区所在县级层面均已成立工作专班,将按照“5月底全面开工、11月底基本完成、12月市级验收”的节点要求,倒排工期、项目化推进,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片区建设。同时,注重片区精品路线的谋划设计,加大对外推介力度,促进农文旅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精准定位、做优做特。发挥茅山片区文旅资源丰富(上茅山回九里,功德圆满)、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有机稻米产业、葡萄草莓等应时鲜果、中药材等),锚定“山水福地、魅力老区”定位,打造“魅力休闲康养福地、红色文化传承彰显片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发挥扬中片区水网纵横、水产丰富、城乡融合发展程度高的优势,进一步做好特色水产、渔文化、水乡旅游等“水”文章,充分彰显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发挥世业镇片区基础条件好的优势,锚定“生态健康岛、和美世业洲”发展愿景,努力把世业镇打造成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先行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样板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标杆地,聚力打造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示范标杆。

  记者: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会议上,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要用改革办法持续做强特色优势;市委一号文件也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为主题。2025年,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将如何围绕“改革”主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刘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部署,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开展的科技强农“六百工程”和农技人员“三心服务”行动为抓手,抓好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龙头,打造镇江“三农”鲜明标识。我们立足我市“三农”工作实际,梳理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12项改革创新工作要点,确定了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培育新时代“新农人”、“戴庄经验”深化推广等3项全市面上的重点创新实践。

  一是建设好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这是今年省里重点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目的是布局建设一批代表先进生产力、服务带动能力强的农技和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有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县域为单位,依托现有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因地制宜编制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储备制度。2025年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个以上。

  二是培育好新时代“新农人”。发挥市新农人发展促进会牵头作用,持续做好建库、搭台、赋能3篇文章,尤其要分类施策、精准扶持,建好“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新农干”5支队伍,做好第3批优秀“新农人”选拔工作,择优增选20名左右优秀“新农人”,储备20名左右优秀“新农人”培养对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是深化推广“戴庄经验”。“戴庄经验”是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好路子。我们将开展第五批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新培育生态循环农业村8个左右,新立项市级“1+1+N”农技推广项目5个左右,推动“戴庄经验”在镇江扩面提质,带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让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成效更加实实在在、可观可感。(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 记者 史珂  郑舒  辛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