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川区积极联合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聚力创新,将辖区幸福街道一处垃圾堆放场转变为科普试验田,在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基础上,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墩土培元,翻新土地复耕“新活力”
垃圾场作为污染物的集中地,长期堆放的各类垃圾会释放出含有异味的有害气体,污染周边环境,同时也会破坏土壤肥力和结构。要将垃圾场转变为试验田,首要任务便是通过对垃圾分类回收、生物降解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土地的再利用创造条件。此外,土地修复和改良工作也至关重要,崇川区主动和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进行洽谈沟通,将园内的动物粪便经过发酵,运送到试验田地块,既解决了动物园粪便处理的难题,又为土地改良获得了大量有机肥料。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作物以及采用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提升了地块的土壤质量,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变废为宝,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试验田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和创新技术,在促进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过去,崇川区每年整治该地块,仅清运垃圾和翻整土地的费用就高达10余万,通过改造试验田这种绿色发展模式,每年不但能够节省清理费用,还能额外营收20余万。据估算,在试验田的土地修复和改良过程中,通过使用有机肥料,每亩土地可节约化学肥料约50%,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的潜在危害。同时,试验田部分地块尝试采用了滴灌技术,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据专业人员测算,滴灌技术可节约水资源达到30%。
多措并举,焕新绿色经济“新篇章”
通过在试验田里建立科教基地和可租赁的家庭格子田,鼓励当地居民、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促进了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试验田的成功运营也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垃圾场变身试验田的“蝶变”作为环保教育的生动案例,让居民和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校现在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组织学生到试验田内开展科普基地实践意义重大,同时试验田离学校也很近,既方便又相对安全。”启秀市北小学蒋桂红校长开心地表示。
垃圾场变身试验田的创新模式,通过环境治理与土地重生、科技引领与农业升级、社会联动与绿色经济的三重驱动,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