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丰收,全年主动。市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市小麦亩均单产达370多公斤、总产超28万吨,油菜亩均单产达170公斤、总产超5万吨,小麦油菜再次取得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好形势。
良田筑牢丰收“根基”
眼下正值水稻夏管关键时期,此前我市连续强降雨,致使田间管理无法进行。但高淳区东坝街道种植大户陈福明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底气来自自己承包的5000多亩地都是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可以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种的田比原来多,反而更轻松了。”看着雨后田里生机勃勃的秧苗,陈福明感慨道,十多年前创业时只承包了300多亩地,每到农忙时节就让他手忙脚乱,如今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却越来越自如。
陈福明解释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以前的农田大都是“小块田、巴掌田”,田间道路都是土路,现在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连片平整,田间小路成了横平竖直的水泥路,大型农机下田非常方便,“今年的油菜小麦夏收仅用了半个月就全部结束,效率高得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南京地形“六山一水三分田”,耕地资源有限,在有限的资源里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是关键。近年来,南京持续推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建设标准,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域内1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0多万亩,占比达73.8%。今年,南京还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比重力争提升至76%,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耕”基。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支撑,目前我市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良种解锁关键“密码”
“今年种了95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约425公斤,去除各项成本开支,亩均收益200多元,夏季小麦总收益达到20万元左右,是个丰收年。”7月15日,溧水区国凤家庭农场负责人秦运国盘算起“夏收账”,看着收益数字,秦运国黝黑的脸庞露出满意的笑容。
“粮食种植,选对品种很关键,去年全部选种扬麦25,经专家实收测产,今年最高亩产达到638公斤,创了南京小麦高产纪录。”作为种田的“老把式”,秦运国有一套自己的种粮思路。他告诉记者,以往自己种的小麦品种比较杂,亩产在350公斤左右,2020年专家建议他种植扬麦25等优质品种,随即当年开始小面积试种,结果发现扬麦25稳产高产、抗病能力强,于是去年全部改种扬麦25。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粮种选择直接关系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邢后银表示,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并为农户科学选种用种提供指导。以小麦为例,目前我市主推扬麦25、宁麦13、扬麦33、扬麦34、镇麦12等优质品种,播种面积占到85%以上,这些品种拥有好种易种、耐迟播、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是粮食丰收的关键“密码”。近年来,南京以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为抓手,推进种业产业发展,涌现出大华种业、明天种业、中江种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同时,我市还结合已建设的1个国家级区试站和5个区级综合测试基地,在全市布局一批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形成“1+5+N”农作物新品种测试评价和展示推广体系,每年测试农作物新品种超过120个,建设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15个,为粮食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良技提供增收“支撑”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是我市夏粮生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生,流行性、暴发性、危害性强,直接影响夏粮产量和农民效益。
“今年小麦抽穗扬花的时候,市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多次发布提醒信息,第一时间给予技术指导,咋打药、打啥药,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六合区种植大户原天林告诉记者,他按照专家建议对小麦进行管护,使得赤霉病防控得当,加上今年天气给力、日常管理科学精准,小麦亩产达到480公斤左右,比去年亩均增长约15公斤。
“你瞅这麦粒,多大多饱!”从粮仓捧起一把金黄色的小麦,原天林感叹:“种地还是得讲究科学的技术方法!”
据悉,今年是近10年小麦赤霉病暴发风险最高的年份,但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市积极应对小麦赤霉病大暴发趋势,及时组织9个工作组下基层、进一线,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发病程度为近年来最低,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麦是我市第二大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0万—80万亩,小麦产量对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小麦产能提升工作,今年市农技推广站制定了首个针对南京地区小麦单产提升全程技术操作方案,标志着我市科学提高小麦生产关键技术水平、实现单产提升有了详细操作指南。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更多的种粮人提高种植水平,我市还持续强化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分区包片、挂钩联系等工作机制,下沉一线开展“三夏”生产服务指导,协调解决“三夏”生产实际困难,基本实现对种植大户“三夏”生产服务指导的全覆盖,为夏粮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