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记者 钱祎 通讯员 李爽 刘牧)近日,浙江某企业一起长达4年的大宗商品贸易案在境外顺利结案。因为买卖合同存在争议,浙江企业被某国外企业起诉虚假、欺诈性交易,双方争执不下。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案件后,有效收集证据、梳理法律关系,最终法院驳回对方全部诉讼请求,浙江企业获得胜诉。
浙江律师在跨境商事争议案件中,不再仅仅是辅助角色,而是全面深度参与其中,这背后是浙江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的作用。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浙企加快走出去,浙商也频繁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但由于对国外法规不明晰、签订合同不规范等原因,权益受损的情况较为普遍。今年以来,省司法厅创新“企业经营全周期”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开展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通过涉外法治平台提能、服务提速、人才提质三大工程建设,为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帮他们找到看不见的风险、走出维权难困境,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涉外法律服务品牌,助推浙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不久前,宁波落成涉外法务集聚区,以港航企业、金融机构等集中的东部新城为核心,统筹宁波海事法院、宁波国际仲裁院及30余家律师事务所等资源,在物理整合基础上,实现高端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研究、智慧法务等化学整合,让企业不用到处跑,一站式解决法律咨询、合同起草、公证、仲裁、证据鉴定等全方位法律需求。“以前我们碰到复杂的涉外法律难题,习惯性去国外找律师,现在‘家门口’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我们面对国际贸易纠纷和法律问题时,底气更足了,可以充分放心地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少企业主说。
法律服务出海,为企业从源头上防范各类风险,是企业的核心诉求。浙江某塑料制品企业计划在泰国扩展业务,已谈好土地初步购买意向,准备建工厂,在委托华商杭州律师事务所调查后却发现,这块土地的实际所有权人并非意向协议的签署方,还有一笔高达3000万泰铢的抵押权。根据律师提供的风险评估报告,企业及时解除意向协议,避免了潜在的交易纠纷,挽回了经济损失。
为进一步提质增效,保障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各地组织律师配合“浙”里有“援”外经贸法律援助呼叫中心,提供24小时线上法律服务;浙侨全球通平台多跨协同,依托商会组织在12个国家19个城市建立22个联络点;杭州仲裁委创设“全球跨境电商及国际争端解决常设论坛”,与澳大利亚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韩国国际仲裁院等13家机构签订备忘录;宁波成立“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在企业投资贸易集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国设立“海外分中心”……
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仲裁机构、商事调解组织,是涉外法律服务的四大主体,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也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省司法厅联合高校建立涉外律师培训基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推动出台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规划,构建省市县三级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一带一路”律师服务团、外经贸法律服务律师团等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省已举办各类涉外律师培训活动近50场次,培训律师2000余人次,浙江省涉外律师人才库进一步充实,入库律师达240名,浙江涉外法律服务优势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