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稻虾共舞”演绎和美田园交响曲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静结合两相宜的灵动画卷,正在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滁州大地上缓缓铺开。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科技、市场等优势,聚焦稻虾共作产业,重点突破、集群联动,做强做优稻虾全产业链,为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作出新贡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稻虾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5个主导产业之一,并纳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统筹调度推进。市农业农村局组建稻虾产业工作专班,牵头稻虾产业发展相关重点工作,制定《稻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至2021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稻虾产业经营主体予以补贴,实现连续3年面积翻番,奠定产业发展基础。去年,争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小龙虾养殖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支持全椒、定远两县参与江淮小龙虾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获批中央财政项目资金278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789万元;定远、全椒、来安、天长、明光等地均出台专项政策措施。近三年,全市累计整合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近4亿元,生产经营主体配套投入约2亿元,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约10亿元,全力做强产业,形成“虾产业大兵团”,做优做好“虾文章”。

经济发展环环相扣。我市以小龙虾养殖为主体,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小龙虾饲料加工、小龙虾预制菜精深加工、“稻虾米”种植和加工、原料虾以及虾品类预制菜冷链运输等全产业链条。全市招引、培育以安徽天助饲料为代表的稻虾饲料加工企业7家,以全椒县潘氏生态农业为代表的小龙虾养殖企业15家,以安徽兴滁生态农业为代表的“稻虾米”种植、加工企业6家,以安徽鑫农汇冷链食品为代表的小龙虾预制菜加工、冷链运输企业9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小龙虾年加工产值5.84亿元。同时,建成小龙虾大型交易市场1个、中小型交易市场48个,年交易量4万多吨。

高新技术增活力。我市先后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稻虾种养创新技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先后成立“221”小龙虾技术创新团队、“113”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稻田综合种养(江淮)滁州试验站,组建稻虾种养技术联盟,开展稻虾种养环境改良、小龙虾养殖与病害控制等技术研究,总结推广“一稻两虾”、小龙虾早繁早育、繁养分离养殖、稻田增氧等新技术新模式20余种,获得小龙虾产业国家级发明专利13项、省级科技成果14项,参与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12项。

在品牌培育上,我市借鉴“盱眙龙虾”等地方龙虾品牌打造理念,培育“全椒龙虾”“三城龙虾”等县域龙虾品牌,培育“美味明光 预制未来”小龙虾预制菜、“定远池河虾”等领衔单品,深度挖掘“滁字号”小龙虾品质内涵。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稻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4个、企业自主品牌27个,认证“二品一标”农产品13个,“全椒龙虾”品牌评估价值超110亿元。

截至2023年底,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28.04万亩、居全省第2位,其中万亩以上示范基地8个、千亩以上84个、百亩以上2178个。获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建成省级小龙虾良种场1个,全市稻虾年产量13.2万吨。2023年,全市加工原料虾9287吨,生产虾尾1593吨、虾仁410吨、调味虾等预制菜1075吨,“稻虾米”年加工能力24.5万吨、年生产稻虾饲料1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60亿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