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弯飞教学生们葫芦烙画
贺弯飞教学生们葫芦烙画
贺弯飞带领学生们种植葫芦
学生采摘葫芦
学生们与自己种植的葫芦合影
“葫芦娃,葫芦娃,一个藤上七朵花。”今年秋天,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的学生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兴高采烈地采摘了当季收获的葫芦,这些葫芦在晒干之后,将成为他们非遗社团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11月4日,记者走进这一社团,探访这群“葫芦娃”们的故事。
葫芦烙画铁笔生花
绘出大千世界
走进“恒迹”葫芦烙画非遗社团活动室,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桌上摆满的各式各样的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葫芦烙画作品。美术老师贺弯飞正在耐心地指导学生们如何巧妙地绘制图案。
今年35岁的贺弯飞是这一非遗社团的指导老师,从教已有13年。2022年3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由贺弯飞一手指导的“恒迹”葫芦烙画社团正式成立,并且该校也将葫芦烙画纳入到学校特色课程。
贺弯飞介绍,社团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但基本上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今年上四年级的宋一帆学习葫芦烙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学生们时常利用放学时间进行烙画。宋一帆告诉记者:“我觉得葫芦烙画非常好玩,根据葫芦形状来画画,跟在纸上绘画有不一样的感觉。”
宋一帆说,这一年多,他根据不同造型的葫芦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了各色各样的作品,从蘑菇到南瓜,从小蜜蜂再到大熊猫,每一个作品他都非常喜欢。
“我们想用葫芦烙画的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贺弯飞说。
学生自己动手种植
形成劳美共育
由于葫芦烙画社团需要大量的葫芦原材料,于是,在社团老师们的建议下,学校开辟了一块葫芦种植基地,让学生们不仅可以画葫芦,也自己动手种葫芦。
从春天开始,贺弯飞带领着学生们阶段性地观察葫芦种子的变化。从选葫芦种子、催芽、种植、浇水、施肥,学生们参与每一个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还会将整个种植过程进行绘画记录,画成一本“成长档案”。今年秋收时,贺弯飞的办公桌旁,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贺弯飞介绍,今年的收成还不错,他们种植的葫芦结出了近百个果实,等晒干后就可以进行绘画。
贺弯飞说:“将劳育和美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我们社团的一大特色。从一颗种子到结出一个葫芦,再到最后成为我们烙画的工具材料,经历过种植,也能够让同学们更清晰地感受到葫芦烙画的神奇魅力。”
非遗走进校园社团
绽放全新活力
除了指导老师贺弯飞之外,“恒迹”葫芦烙画非遗社团还得到了安徽省级非遗项目葫芦烙画传承人郑小良的大力支持。这几年里,师生们曾多次共同访学非遗传承人郑小良的工作室,学生们现场向非遗传承人请教学习。
同时,校园建立起“老带新”的模式,社团里有经验的成员指导新成员,这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加入到葫芦烙画的队伍里来。
在师生们的共同创作下,社团先后创作出了多幅葫芦生肖挂件、葫芦钥匙扣等作品,屡获嘉奖。尤其是在每年学校举行的“校园集市”中,这些葫芦烙画作品成为了孩子们眼里的“抢手货”,这也更加激发了社团学生对葫芦烙画的兴趣。
贺弯飞说:“葫芦烙画的技艺值得我们继续传承,我希望能够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让这项非遗技艺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灿烂的非遗之花。”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夏伟/文 杨锋/摄 实习生 干业红 徐苏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