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终,长江北岸依旧“热气腾腾”。
11月份,江北新区共开工25个项目,其中加压新开工项目24个。电子科技产业制造基地项目、赢创特种化学特种胺二期项目、卓宇智能光电系统研发及生产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上马开建,蓄势待发。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
一声汽笛响,轮渡停靠长江北岸,举着各类拍摄设备的市民、游客从码头鱼贯而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浦口火车站街区。人潮接连不断,一个网红打卡点,通常都要排上几分钟。北岸的滨江,散发着由内而外的魅力。
近年来,作为我省唯一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紧扣“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三区一平台”战略使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面貌不断改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今年,江北新区更是发出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动员令,积极践行使命担当,掀起新主城建设发展新热潮,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现代化新主城。
锚定现代化,加速提升产业能级
今年8月,我省发布首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江北新区基因与细胞技术位列其中。具有新质生产力典型属性的基因与细胞等前沿领域,是江北新区提早布局并持续看重的未来产业之一。
就在10月中旬,南京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江北新区,并公开发布其新产品SURFSeq Q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这家全球唯三能生产从小通量、中通量、高通量再到超高通量全阵列产品的龙头企业,选择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江北新区建起自己的华东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营销支持中心,看重的正是这里的产业基础、创新生态、研产贯通推进能力等。
在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研制阶段,真迈生物就已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品测试,后续该产品会在新区实现量产。
“四大行动”开展以来,江北新区每月组织重大项目开工观摩会,由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建设一线,听取调度各板块各单位攻项目、比开工、抓招引、拼经济的情况。
新区上下,全员行动,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导向,招引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真迈生物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优质项目为新区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前不久,去年在江北新区落户总部项目的英发集团,再次落子——氢光储充电子制造基地和光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落地。
今年上半年,英发集团TOPCon电池片出货已位居全球第四。此番,英发的新项目是要瞄准上游风光发电、中游制氢、下游用氢的完整绿色产业链进行布局,打造高端制氢电源、医疗电子、逆变控制器、充电桩、汽车电子等电子产品的研发中心和智能化工厂。
截至目前,江北新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家,数量比去年几乎翻一番;81家企业入围2024年江苏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名单,总体入围数量占南京25.8%,位居前列;83家企业入选江北新区2024年“灵雀计划”企业支持名单,至此,新区“灵雀计划”企业库成员已经有422家……
向“新”而兴,向“强”奋进,全力以赴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江北新区在行动。
聚焦民生事,让百姓在新主城过上好日子
11月22日,泰山社区医院新大楼启用,启用当天,8位医联体专家与该社区医院2位医生联合开展义诊,不少居民闻讯而来。
走进大楼一楼,在取药处,一台全自动发药机正立其间。机器每2秒钟可发一盒药,每天至少发药400盒,还可实现自动上药、自动盘点,节省人力的同时,提升了发药效率和准确率。
泰山社区医院地处桥北片区,服务人口近30万,是江北新区最大、服务人口最多的基层公办医疗机构。从孕检、儿童疫苗,再到小病、慢性病治疗等,30万人的日常健康保障被稳稳托住。
让居民连连称赞的不只是改造升级后的硬件,更有堪比大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大楼启用当天,一批医疗特色项目落地。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授予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基层特色消化科省级孵化中心孵化基地,南京市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颁发“牙体牙髓病专科联盟”证书,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与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议等。
就在最近几年,南医大四附院京新院区、南京鼓楼医院江北院区、盘城街道、长芦街道、大厂街道和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先后在新区建成投用,有力提升了新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了老百姓“看病不过江”的心愿。
幸福新主城,在不断升级。今年以来,江北新区全面开展有关民生项目的专项行动,在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服务、助力就业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续补齐区域发展短板,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读一所幼儿园,享受三所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是怎样的体验?在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一个容纳了超1200名幼儿的“幼儿园群”实现了。
天华东路启明、启智、启慧三所公办幼儿园,集中建设在一起,组成一片占地16060.92平方米的“儿童乐园”。三所幼儿园在日常办学中独立管理、各具特色,又通过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长廊”,实现空间上的互通共享。
启明幼儿园的阅读室、启智幼儿园的大美工室、启慧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每个园所的特色场馆都向全体孩子开放,教育资源也由此共享。
肉眼可见,亲身可感,在教育、卫生服务、生态环境、休闲生活等方面,新区居民那种来源于日常的“小确幸”越来越多。
周末的杏湖公园,是所有人的欢乐场。在湖边的草地铺上户外毯,成人大可以坐下来歇一会,孩子们自有自己的乐趣。放肆地在草地上打滚,小心翼翼观察着花丛里的蜜蜂,逗一逗湖中嬉戏的鸭子……
这里曾经是粉煤灰堆场,在整治之后,变身为绿树成荫、水质清澈的游园。
激发新引力,精心打造活力十足的青春之城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行动方案》发布。江北新区明确,围绕加快打造青年创业就业优选地、创新创造逐梦地、安居乐居幸福地、潮流体验活力城、奋发有为圆梦城的青年发展“三地两城”,全力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创新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操心事烦心事,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的活力新区、青春之城。
行动方案的20条措施,值得琢磨。
一些数字,可见新区诚意——实施“潮涌新区 后浪来袭”大学生实习计划,大学生在经认定实习基地实习的,可享受每月2000元最长6个月的实习补贴;首站来新区的留学归国青年人才,享受最高3个月免费公寓入住和3000元每月研习补贴;对顶尖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助;对领军青年科技人才,给予最高450万元资金资助,提供100平方米左右创业场所……
系列举措,更见新区温度——高标准运营总数超1万套人才公寓,在新开发区域探索“租购同权”;建成1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7个街道级托育综合服务站,扩大爱心暑托班、夏令营覆盖范围逐步开设寒托班、周末班;加快建设街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减轻青年托幼养老负担;组建新区高校青年联盟,每年5月举办“花YOUNG新区”青春活力季活动、10月举办“创聚新区”青年创新创业嘉年华活动、11月举办“就在新区”大学生就业季校招活动等。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具有新区特色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青年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青年人口持续流入;青年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青年在新区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获得感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青年争当“城市主理人”的主动意识进一步激发,青年全面融入新区各方面发展建设的生动局面充分展现。
初冬的午后,缓缓江风吹拂着百年浦口火车站。年迈的长者手挽着手,边漫步边叙旧;青年男女穿着年代装,拍照打卡发圈。
一家叫“背影”的咖啡厅里,有一款橘子汽水颇受欢迎。喝着汽水的年轻人,认真品读着墙上那段关于“背影”的故事。在历史回眸中,他们感受到了独属于这里的新的力量。
沿美丽的滨江岸线往西去,大约5公里处,开馆1年有余的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内,读者日日坐得满满当当。
一年来,江北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超265万,办证量5.9万次,借阅量44万次;成功举办150余场文化活动、40余场剧目演出、20余场产业相关活动,线上线下共吸引约100万读者参与。
今年9月,南京北站枢纽工程拉开全面开工序幕。11月18日,南京北站枢纽工程首根工程桩开钻,标志着南京北站建设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今年以来,新区对标“四大行动”,精准加强服务保障,聚焦企业需求,持续建设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2024全年预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与朝气蓬勃的青年一样,青春之城正向上生长,向着现代、国际、精致、活力的现代化新主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