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勤、汪政等一大批文坛巨擘齐聚海安,开讲座、逛书馆、搞研讨……1月19日、20日,海安“中国文学之乡”系列活动让海安再度沸腾,掀起文学热潮。
海安文学到底有何魅力?
“来到海安,可以深切感受到海安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高学历的文学大家遍布全国各地,是名副其实的‘文学之乡’。”“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毫不掩饰对海安文学现象的称赞。
毋庸置疑,海安的文学创作土壤是肥沃的,氛围是浓厚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纺织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紫菜之乡、花鼓之乡……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也正是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汇聚成了海安文学的根和脉,造就了当今文坛上的“海安作家群”现象。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历史散文家、著名作家夏坚勇表示,现在的“中国文学海安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从20世纪70年代的海安文化馆现象、西场中学现象,再到80年代的海中现象,若干小的现象共同造就了如今的“中国文学海安现象”。
在当今中国文坛,一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详,比如,吴义勤、刘旭东、汪政、夏坚勇、陈歆耕、何平、苏虹等海安籍文学大家;蒋琏、吴晓明、周文、秦爱梅等海安本土作家;还有卓牧闲、暗魔师、顾小白等一批优秀的青年网络作家。
无论是走出海安的文学大家,还是深耕海安的本土作家、网络作家,都是当代文坛和海安文学界的佼佼者,是海安独一无二的骄傲,是“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的重要推动者、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他们精品迭出,屡次摘得“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紫金山文学奖以及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等各级各类诸多殊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海安籍中国作家协会、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协会会员70多人,海安市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协会会员100多人。
“文学是孤独的事业,但是在海安,文学现象却是普遍的,海安全社会形成了好文、习文、崇文、尊文的良好风气。”在见证了《张謇和韩国钧》著作启动仪式和海安中学文学馆开馆后,《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颇为欣喜地表示,能够参与这场文学盛事,与有荣焉。“可以说,海安是‘风雅中国’的县域典范。”
综合看来,海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学风貌有地域特色和普遍代表性。最重要的是,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学事业的发展,出台《海安市青墩文学艺术奖奖励办法》等奖励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其中单项最高可达400万元。多年来,累计奖励、扶持文学作品200多件,拨付资金近400万元。
“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研讨会后,海安市“网络文学谷”也正式揭牌成立,为海安网络文学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沉下心来、精耕细作,创作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精神能量与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了又一有效载体。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回归服务于人民的本质,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长期以来,我市开展一系列文学活动来涵养群众的价值观、审美观,充盈人们的精神生活。常态化开设文学创作讲座,通过文学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等活动的开展,实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全覆盖。截至目前,海安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家,区镇分馆10家,农家书屋231家,机关、企业、学校分馆28家,24小时城市书房5家,社会力量兴办公共书房、书吧3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家书屋1家,江苏省五星级示范农家书屋8家。
东风夜放花千树,此时此刻,东风已至,繁花含苞待放。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寄语海安,希望海安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做到“开题、破题”相结合,进一步挖潜文学内涵和学术内涵,将海安故事以文学的方式讲出来,创造更多反映海安变化发展的文学作品,涌现更多讲海安故事的作家,创作出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时代精品,让“中国文学海安现象”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