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市北高新云立方
上海-亚马逊 AWS联合创新中心
静安大数据创新加速器揭牌
上海智慧商圈大数据场景应用展示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跨越苏河两岸的中心城区静安,从来都是“自带数据与流量”的。作为上海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功能枢纽区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伴随着区域发展同步推进,并得以“点亮”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更为城区的 “智慧之治”提供了最科学的支撑。
9月18日,作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活动之一的静安国际大数据主题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对于城市治理的融合应用,在交流互动中分享了关于大数据的思想火花。
自2016年4月上海第一家大数据产业基地在静安挂牌以来,上海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也相继启动,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挂牌。2017年,区内大数据产业基地引进大数据企业37家,大数据核心业态企业已过百家,产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更在推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应用示范方面实现“领跑”。
在静安,有一个业内知名的大数据论坛,今年已连续办到第三届。从三届论坛的主题,不难看出静安对于大数据的“进阶”思考——第一届关注“大数据+新机遇”,分享了全球大数据前沿技术,会上成立了上海大数据联盟,启用了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第二届则聚焦“大数据与城市管理”,围绕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全球实践、智慧民生服务、人才汇聚、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三届论坛则紧扣“大数据与城市智能”,探讨大数据与城市智能治理的诸多应用模式,促进智能化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顶层规划与资金扶持谋定未来坐标
依据《静安区科技创新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把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以此深度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静安以建设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为突破口,积极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以产业链带动服务链、创新链,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形成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2018年静安区出台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推进国家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抓住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打造优势企业、标杆项目、卓越园区和高端平台,预计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 5家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龙头企业,30家骨干企业,集聚200家以上的相关创新型企业;推进100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智慧交通、健康医疗、食品安全、金融保险、消费零售、旅游等各领域实施应用的产品和项目;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与顶层规划同步的是,2017年静安进一步制定了大数据产业政策实施细则,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大数据创新应用项目和大数据人才等给予资金扶持。比如大数据创新孵化平台、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品牌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项目优秀成果等,加上与大数据龙头企业战略合作的资金补贴,静安区大数据产业政府资金投入已超亿元。
搭建完备的“朋友圈”
2017年3月,上海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开始运营,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汇集了10个行业100个应用,涉及覆盖城市管理、商业、双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环境保护、金融、旅游、交通、市场营销、公共安全等领域,展现了当今上海大数据应用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创新成果。截至去年底,该展示中心共吸引来自政府、科研机构、院校、大型企业以及港澳台参访团近1000批次,总计接待人数近2.5万人,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近100场。
搭建各类功能性平台、完善各类创新要素生态体系——静安区在推动大数据及其产业发展时拉起了一个能量巨大的“朋友圈”,积极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生态。
以上海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市北高新园区为例,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质大数据企业,也吸引来大数据领域国际国内知名的创新孵化平台。比如,上海-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将围绕“智慧城市创新实践展示体验中心”培养AWS认证的云计算人才并打造国际联动的创新孵化器等。
各类研发创新功能性平台也不断汇聚。大数据创新加速器、上海交大健康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和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相继成立。2017年2月,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将打造服务全行业的“公益性、开放性、枢纽性”协同创新网络。
以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为例,以“数联网”这个覆盖“人/物/群”为对象的大数据管理/流通及融合计算的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打通了数据孤岛,为数据流通与增值提供了便利,促进商业数据流通、跨区域的机构合作和数据互联、政府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应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站上大平台的肩膀,很多融合应用企业也逐步向食安、旅游、精准营销、医疗、金融大数据等各垂直领域渗透,生长出一大批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数据就是生产力挖掘其背后的温度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对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支持项目名单进行公示,“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项目”被列为重大工程项目。
该项目以静安区为先期试点,建设城市综合感知传输网络、城市“数据湖”体系、城市智能综合运营管理中心(CIIMC),面向上海城市管理中的:交通出行、健康养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城市公共设施5个重点领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和创新应用。形成区域示范效应后,此模式有望被复制到全国,形成上下联通、纵横协同、政企合作的大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机制。
在静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始终贴近生产生活,率先运用到各种场景中,成为造福各方、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器。
比如,电子政务云,年内将实现政府网站群、网上政务大厅、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行政服务中心等区内近50%的应用系统上云;南京西路智慧商圈建设中,通过多源数据的汇聚、整理和分析对传统商圈进行实时、定量观察和监控,利用 数据湖 (Datalake)、ID图谱 (IDGraph)等大数据技术对商圈内活动的不同主体进行实时采集、清洗、分析与监控;区决策支持平台,以税务数据和统计数据共享为突破,形成楼宇经济子库、企业子库、重点领域子库、人口就业子库、综合指标数据库等不同主题分析的数据子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规性、长期性、及时性、随机性决策及重大决策提供系统支撑。
未来,静安将充分利用区政务云平台等提供的数据支撑能力,融合社会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围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三个方向,创新运用,进行数据的增值利用,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和便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