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秦淮区融入“紫东”发展 推出3年行动计划
从“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向东行驶5公里左右,就进入了秦淮区的东部地区。距离虽短,差距却大:一边是繁华的城市中心,另一边却是城市“洼地”。
为改变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秦淮区融入南京“紫东”发展大局,出台《秦淮区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推动秦淮东部崛起。
基础设施落后,东部发展缓慢
“秦淮区东部地区大体以苜蓿园大街、外秦淮河为界,向东延展至沧波门、高桥门一线,南至上坊门接江宁区,北至后标营路、南理工路、五百户立交桥接玄武区,面积10.4平方公里,约占秦淮区总面积1/5。”秦淮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发展较为缓慢。
“紫”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为顺应南京紫东地区发展布局,推动秦淮东部地区特别是紫东秦淮片区的崛起,秦淮区近日出台《秦淮区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自2019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在东部地区实现要素加快集聚、资源科学整合、产城真正融合,将东部地区打造为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实现秦淮东部地区的转型跨越。
多方发力,打造秦淮“新东部”
“秦淮东部地区发展,具有大院大所多、人才集聚度高、研发机构力量强等资源优势,同时还能发挥白下高新区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秦淮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部地区发展,要凸显高新区带动,注重产业结构提升,突出产业特色。根据白下高新区产业规划功能布局,东部地区将围绕智能交通主导产业,整合软件与信息业和物联网产业,建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聚区。
“紫东秦淮片区最大的劣势是绕城公路、宁杭高速、京沪高铁等重点公路、铁路横穿其中,将地块划分得‘支离破碎’,征收的土地无法用于商业开发。”该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种情况,秦淮区启动紫东秦淮片区的征收工作,将这些零星地块用于生态修复,碎地整合成“宝”,打造生态特色。目前,百里秦淮风光带建设项目正在推进,外秦淮河都市田园工程建设进入了收尾阶段,果蔬种植果实累累,观光步道蜿蜒曲折,水体景观生态优美,游乐场所设施到位。
告别“脏乱差”,东部地区的“颜值”也将全面提高。通过水环境整治提升、大气环境改善、绿地系统建设、市容环境整治等措施,实现“水清、岸绿、城洁、景美”目标。
城市发展,交通是“动脉”。3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快道路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全面梳理“断头路”的基础上,加大东部地区与老城区、紫东新区和南部新城这三大板块之间的快速路建设,增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和快捷性。同时,积极协调8号线和10号线方案调整,在白下高新区设立站点。
避免“潮汐现象”,完善配套留住人
对一个位于郊区的园区来说,伴随着新的一天开始,上班族如潮水涌入;下班时间一到,人流又像“退潮”般散去,到夜晚俨然已是一座空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现象”。
“在非主城区的发展中,很容易就会出现这种‘潮汐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不足。”秦淮区建设局相关分管负责人认为,东部地区的发展,要坚持民生为要,推动公共服务优化,避免“潮汐现象”。
要想留住人,教育医疗配套必不可少。对此,3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加快东部地区教育医疗配套建设,完善和提升东部地区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鼓励知名中小学在东部地区设立分校,引进优越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园区内的产业投资人和从业人员子女就学,促使人才来得了、留得下,真正在这里安居乐业。
为给园区员工提供高品质工作生活环境,还将结合道路设施建设,设置园林景观步道、休闲广场、健身广场、影院茶吧、阅读书吧等配套设施。同时完善环卫便民设施配套,加密公共厕所、便民菜场、垃圾中转站等布点。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建设也将加速推进,积极配合产业升级和集聚所需要的住房和消费需要,实现产住融合,避免东部地区出现“潮汐现象”。
(南京日报记者 张慧林 殷学兵 钟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