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人民日报发布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铜山在现代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和政府服务效率五个方面均交出精彩答卷,位列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8位,比上年再进1位,位列全省第九,苏北第一。在同时发布的其他榜单中,铜山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6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37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49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50位。铜山再次包揽五个全国百强,五项评价榜单排名均有提升,持续进位,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近年来,铜山在“百强榜”上保持年年进位,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特别是2018年,铜山在“环保风暴”中关闭取缔和停产整治企业3500多家,此种情况下,铜山迎难而上、奋勇跨栏,实现逆势增长,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以及强大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潜力。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苏北第一、全省前十。荣获全市唯一的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市重点经济目标考核第一名、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考核第一名,实现三场考核“大满贯”。
面对宏观形势的复杂变化,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的巨大压力,铜山逆势进位,再创新高,源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眼光和发展定力。近年来,铜山树立强烈答卷意识,持之以恒“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全面融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为主抓手,以坚若磐石的定力加快发展,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加速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突破瓶颈,进入一片新天地。
聚焦实体经济打造火力铜山
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和安全科技“三主一特”先进制造业,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和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楼宇经济“333”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签约注册中铁磁浮列车、粤创液晶显示器、方特欢乐世界等重大项目140余个,新增规上企业50余家,完成重大项目建设投资200余亿元。
强化改革创新打造活力铜山
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狠抓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安科园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谷集聚研发企业和机构近300家,安全科技产业成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和金融支撑作用,成立区招才局,率先出台实施“人才新政”,首创“海外合伙人+跨境孵化加速平台”孵化新模式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加速、竣工即投产”“四个一”等服务新机制,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连续两年签约注册重大项目数位居全市第一。
深化城乡融合打造宜居铜山
抢抓徐州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加快建设有魅力的城区和有颜值的乡村。深入推进“四路两河一湖一线”综合开发、混合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大力实施轨道交通、万达广场、市立医院、“三山三河”“六公”等城建重点工程,“徐州南部主城区、第一商业副中心”的地位持续巩固;加快城区周边镇融入主城区,入选首批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云谷小镇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百千万”工程,绘就了一幅彰显铜山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荣获“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称号,倪园村、紫山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
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幸福铜山
由“统计指标”不断向“感受指标”延伸,群众对改革发展的获得感不断增强。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4%和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2万元,同时完成2.2万低收入人口和8个经济薄弱村脱贫;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130万群众喝上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自来水,实现镇管道天然气、村卫生室改造达标、自然村水冲公厕全覆盖,修铺乡村道路2000多公里,每年安排2000万元“大病救助”专项资金,义务教育阶段“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打造可以深呼吸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管理“全要素网格”试点、实施乡风文明建设3年行动计划和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荣膺苏北唯一的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铜山妈妈”牵手困境儿童做法获央视点赞。乐游、乐业、乐居、乐享,铜山正成为淮海大地上最耀眼的幸福家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奔向“强富美高”的征程上,铜山坚决答好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永不停息地“跨栏”,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