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强化源头防范,以“三线一单”守住生态底线
今天的宏波码头,正焕发绿色活力。昔日一台台龙门吊高竖、机器轰鸣的杂乱生产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道路、水草丰美的湿地,到明年春天,栽种的树木将枝繁叶茂,给这里再添一抹绿色。
宏波码头位于江北新区水源地保护区内,自去年5月明确要清除,到今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完成拆除和场地覆绿。
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和严格环境准入的要求,南京于近期完成“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编制工作。至此,南京有了“绿色标尺”,生态底线得以牢牢守住。
零容忍,码头“一夜消失”的南京速度
宏波码头水源地隐患清单下达后,拆除工作迅速启动。江北新区环保水务局局长顾元刚还清晰记得拆除宏波码头过程中的细节。“去年5月6日交地,我们就立即安排人员进场,到5月20日,场地内设备及厂房已经全部拆除,整个码头只剩下平台上的一套输送设备未能拆除。”他回忆,设备位于江中,需与海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且江上施工难度大,安全作业要求高,尽管如此,输送设备拆除还是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场地内所有裸土均进行了防尘网覆盖,并安排看护人员对场地进行管理,杜绝偷倒渣土现象。”
今年4月,宏波码头拆除后的场地启动覆绿工程。工程东至老长江大堤,西至滨江大道,北至棉麻仓库,南至沙滩公园,区域面积达15万平方米。抢春季覆绿有利时机,江北新区仅用十几天就整理地形12万平方米,铺设草坪10万余平方米。
江北新区针对江浦—浦口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环境问题,制定了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和整治方案,明确“一案一策”整改要求、责任部门和整治期限,建立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联动机制,定期调度各责任部门,及时掌握整治工作进展,这才有了宏波码头“一夜消失”的奇迹。
对环境隐患零容忍,宏波码头拆除案例再一次显示了南京决心和南京速度。
摸清环境容量,为全省提供南京经验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峰介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南京启动“三线一单”编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去年5月,我市成立南京市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划定项目协调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协调小组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绿化园林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8个部门,形成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李文青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在他看来,“三线一单”编制通过各类数据采集、比对,摸清了南京的环境容量,可以为今后产业引入、开发建设把住准入关。“‘三线’划定的范围内,就是我们要完整保护下来留给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他说,生态保护红线是将省级生态红线区域全部纳入优先保护单元;环境质量底线按大气、水、土壤在全市范围内分别划定17个大气环境管控区、28个水环境管控区,将农用地土壤风险区域、土壤超标区域、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高风险地块纳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区;资源利用上线重点划定了长江岸线空间管控分区和禁燃区,长江两岸及洲岛共划定154段岸线管控区,制定不同类型岸线的分类差别化管控措施,划定全市均为大气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在“三线”基础上,南京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形成全市性的总体准入要求。
近期召开的省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省有关部门认为,南京基本完成了省下达的“三线一单”编制任务,工作进度、数据精度、研究深度和成果应用推进均位于全省前列,为全省各设区市的编制工作探索了有益经验。
落图产业园区,“绿色标尺”的南京应用
“三线一单”编制是基于国家关于长江大保护和严格环境准入的要求开展的,国内首批开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的就是包括江苏省在内的沿江12省市。
“南京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通过‘三线一单’建立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信息库,有利于开展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及管控研究工作。”钱峰介绍,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三线一单”编制成果的落地应用工作,对长江岸线划定成果落地和工业园区划定成果落地两条应用主线进行突破,全面定制南京“三线一单”技术平台,开发专属于南京的应用模块,全力推进并形成南京特色的应用成果。
在长江岸线方面,生态环境部门依据遥感图像,结合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建立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信息库,率先开展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及管控研究工作,如提出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资源开发利用等禁止和限制的分类准入要求,对被港口、工业、城镇生活等占用且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岸线,提出清退或调整方案。
“三线一单”的应用还体现在落图产业园区,严把环境准入关。南京选取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两个试点园区,在技术平台上开发园区模块应用,一企一案分析污染排放量,综合考虑园区实际发展和未来发展需要,平台可根据各类数据及信息查询,识别不符合项,对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性进行分析。
“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钱峰介绍,下一步,南京还将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硬约束,强化环评工作的作用,用好这把“绿色标尺”。(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