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这份重磅文件,对浙江意味着什么?
浙江探索或被复制
“最多跑一次”、“两山”理念、“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河长制湖长制、杭绍甬一体化……浙江的很多探索和经验都被吸收到《规划纲要》中。
记者注意到,在《规划纲要》中,浙江“最多跑一次”与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等并提,也被列为营商环境的“全国品牌”之一。
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是《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之一。《规划纲要》特别提到,复制推广沪苏浙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加快上海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浙江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江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等制度创新成果的集成落实。
可以预见,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进程中,浙江的一些经验做法很可能被复制到长三角其他地区。
“扬长”中创造浙江机遇
《规划纲要》对浙江的一个基本定位值得关注,即: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围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浙江的机遇在哪?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离不开三省一市各扬所长,而浙江的“长”在于三个“进一步”:进一步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及其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结合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5G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数字经济做大做强的先行区、领军者;进一步的基于新型都市区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互动互补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者、美好生活创造样本区;进一步的基于简政放权深化与“四张清单一张网”健全完善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十四五”基本需围绕政府数字化转型来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离不开产业一体化。其中,长三角的企业将起到黏合剂的作用,让长三角产业优势互补。浙江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以长三角为腹地,有助于企业谋求更高层级的发展。事实上,深度融入长三角,浙江企业十分积极。
以传化集团为例,截至目前,传化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建设运营了19个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项目,实现长三角地区公路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通过“传化网”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2018年直接和间接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和商贸业企业超过16万家。“未来的舞台将更广阔。”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多次表示。
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行动
今年6月21日,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全力实施国家规划纲要及浙江行动方案,集成优势、扬长补短,重点落实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
方向已定,浙江既要借力合作创新,又要凸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抓住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携手共建跨区域多层次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同时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服务上海并承接上海辐射,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苏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加速省域一体化;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保护好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生命线,打好跨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捧好绿色发展“金饭碗”;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装修好“门面”,用好载体擦亮“门牌”,立好引进来、走出去的“门槛”,让长三角这扇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落实民生共享,努力在交通便民、教育利民、医疗惠民、文化育民上实现更大突破,让“长三角人”共享一体化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不久前,省政府批复设立绍兴滨海新区。至此,我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大湾区建设的“四新区”今年内全部获批,这些新平台将成为我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阵地,也将在资源要素集聚、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探索更多路径、积累更多经验。(浙江日报记者 夏丹 袁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