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入新品种 采用新设施
金华柑橘产业转型升级求突围
眼下正是柑橘大量上市时节,记者昨(12月2日)从金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金华市柑橘种植面积在连续多年走低后,今年小幅增长,产值较去年却有较大提升。原因何在?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种植现状:宽皮柑橘占八成
据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初步统计,今年我市柑橘种植面积10.5万亩,同比上升2.71%,产量11.4万吨,同比上升2.28%,产值3.2亿元,同比上升15.43%。柑橘产地主要分布在金东区,种植面积占比为43.8%,其他县市种植面积占比相对较小。
我市柑橘品种以温州蜜橘、椪柑等宽皮柑橘为主,占84.5%。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两年,由于中晚熟宽皮柑橘上市销售期比较集中,售价较低,果农种植积极性下降,宽皮柑橘种植比重正不断下降,以红美人、沃柑等为主的杂柑新品种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我市杂柑种植面积占比达到5.4%,今年上升到8.8%。
据介绍,我市柑橘种植面积2013年曾一度达到16万亩,2014年种植面积下降至14.8万亩,之后逐年降低。我市柑橘大多种于上世纪80年代,品种以中晚熟居多,特早熟、早熟品种少。由于集中上市,卖难问题较突出。兰溪市香溪镇是兰溪柑橘主产区,其中将军村椪柑有30多年种植历史,种植面积1000多亩,年产量约50万公斤。去年,该村椪柑滞销25万公斤以上。电商平台、公益组织、兰溪本地企业伸出援手,最终帮助该村解决了椪柑的销路问题。
兰溪市农业农村局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大市场、大流通的背景下,市场上一年四季销售的水果品种很多,特别是像红美人、沃柑、丑橘等新兴柑橘品种轮番上市,对作为大众化水果的本地柑橘冲击很大,销售空间受到挤压。本地椪柑如果不改良品种,提高品质,打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是必然的。
记者走访市区水果超市发现,本地柑橘作为大路货流向低端市场,水果超市占有率几乎为零,菜市场、街头小贩叫卖的本地柑橘价格每公斤2元不到,相比水果超市每公斤6元甚至10多元的南丰蜜橘、黄岩蜜橘,身价矮了一大截。
专家把脉: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1月18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邀请了省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建国等专家,对我市的柑橘产业现状进行“把脉问诊”。
徐建国指出,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柑橘上市高峰期,金华柑橘品种成熟期以中晚熟为主,上市期在每年10月初至12月上旬,此时正处于我国柑橘集中上市期,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水果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美味、营养、健康、安全、食用更便利(无核、易剥皮、连皮可食、多汁、即食)的柑橘品种更受消费者欢迎。金华柑橘品种比较单一,果园老化,以露地为主,虽然新品种有所发展,但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产品知名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应引入优新品种,推出高品质果实,开展反季节生产,推行功能拓展+适当营销(品牌、电子商务),这是柑橘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
金华是柑橘种植的次适宜区,论气候条件,比不过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徐建国说,我市可选择的适用柑橘品种,不妨以品质优良,或药食同源、含特殊功能性成分,或具观赏价值的品种为主,鲜食品种以年内可成熟采收的品种为主,适当发展越年成熟采收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他建议,柑橘种植户可采取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以10~30亩为好);引入优质化、个性化的健康功能性品种、观赏品种;采用无毒化、设施化(避雨、延后成熟、促早成熟)、省力化(药肥水一体、设施管理自动化)种植模式;走品牌化、产业化的营销之路。
我市柑橘种植已出现一批走“名优特新”精品之路的先行者。金东区源东乡柑橘种植户施鸣峰,三四年前采用设施大棚,试种红美人、沃柑等10多个柑橘新品种。他试种的红美人去年10月底上市,价格每公斤40元;试种的沃柑从春节后开始采摘,一直到6月仍有上市。
“阳春三月,来源东赏桃花的游客很多,我种的沃柑这个时候大量上市,销路一点不用愁。”施鸣峰说。
省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加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方修贵指出,柑橘产业转型升级,柑橘精深加工大有可为。据介绍,作为世界柑橘主产国,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加工量占比只有10%,远低于加工占比41%的国际平均水平。
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蒋飞荣认为,柑橘是鲜活农产品,具有上市集中、易腐变质的特点,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本地柑橘以鲜食为主,如果能找到贮藏、保鲜技术,延长销售期,错开上市高峰,同时提高深加工能力,就可以明显扩大市场空间,有效缓解卖难。(记者 徐枫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