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徐州: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

  原标题:徐州积极发挥作用,对标落实担当作为

  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这标志着徐州不仅正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同时明确了在长三角区域更加重要的城市功能定位。

  就在《纲要》公布的当天,徐州正式加入长三角地铁“通票群”,这是继“沪杭甬温合宁苏锡鹭青”互联互通后的第十一个城市加盟,使得地铁“通票”范围进一步扩大。

  本月中旬,徐盐高铁将正式通车,这将打通徐州、淮安、盐城之间的联系,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加快苏北和长三角经济的大融合。“徐州虽不处于长三角核心区,但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省政府研究室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吴国玖表示。

  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徐州一直在路上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面临的重大机遇。

  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恒介绍,今年7月,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先手棋”走活“一盘棋”、以“大格局”推动“一体化”、以“高质量”提升“竞争力”,奋力开辟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新境界。着力在更大担当上把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使命,积极发挥徐州作用、自觉对接深度融入、对标落实担当作为,打造全国次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我市下一步将全力抢抓战略机遇,深入贯彻国家战略和省委部署,统筹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密切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经济往来和产业对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区域整体发展能级。

  一是全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经济隆起带。全面提高徐州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力,不断深化和完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1+4”体制机制建设,合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推进交通同城化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联防联控和社会事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体系,构建互惠互利、包容开放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跨省际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从而拓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纵深。

  二是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聚力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系统完善区域公、铁、水、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徐连高铁、徐宿盐淮铁路等在建工程进度,规划推进京沪二通道、徐州至阜阳、徐州至淮北等高速铁路项目,打造“米”字形高铁枢纽。全力推进徐淮和徐宿快速通道、观音机场航空枢纽、徐宿连运河等重大项目,放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增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人流要素流联系,不断壮大枢纽经济。

  三是全力建设淮海国际陆港。以世界眼光规划建设集运输物流、跨境贸易、展示仓储、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淮海国际陆港,打造立足徐州、辐射全国、对接日韩、贯通欧亚的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完善“一港双核、港区一体、多点联动”规划布局,加快实施徐州铁路物流园、顺堤河港口作业区、徐州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推动中欧班列稳定运行,创建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全力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成为徐州壮大枢纽经济、全面对接长三角的重要开放平台。

  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徐州一直在行动

  江苏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在江苏的定位,已经明确。省委、省政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独立板块纳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并出台专门政策意见予以支持。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期看,徐州作为长三角成员,将更多地获得一体化带来的利好。最关键的是人流、资金流的获得,以及这种流动带来的与南京、上海等城市心理距离的缩小。

  11月30日,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一条纵贯南北的符离大道,将徐州和宿州两座蓄势腾飞的兄弟城市更加紧密地相连。徐宿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徐州和宿州两地之间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由“互联互通”向“快连快通”,由“一体发展”向“同城发展”,由“产业协作”向“全域协同”。两地还将加快推进徐萧快速通道、310国道、237国道等项目建设,尽快实施徐阜高速、徐宿蚌高速等项目,共同向上争取徐萧淮城际铁路、徐州至砀山铁路等项目。

  “从韩山站到徐州东站,只要30多分钟。安徽宿州、萧县等周边地区到徐州的跨省公交线与一号线韩山站实现无缝换乘。”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新闻发言人杨利强说,一号线联通徐州站、徐州东站、高铁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枢纽,串起人民广场、彭城广场商圈,打通了徐州交通内循环,将大大提升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效率。

  今年以来,我市建设淮海国际陆港的步伐明显加快。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市聚力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淮海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加快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铁路、徐淮和徐宿快速通道等在建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网络,真正做强“动脉”、活跃“末梢”。

  淮海经济区联络处主任吴建兴说,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大战略机遇在徐州重叠,徐州将在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上积累优势,实现淮海经济区内城市协同发展。同时,融入更大范围的区域创新体系,主动在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地区发挥承接、辐射作用,进一步丰富长三角一体化的要素流通、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