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收获了5000多公斤蚕茧。”1月8日,在开化县华埠镇溪东村,桑艺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代根告诉记者,他养了约20年的蚕,渐渐摸索了一条种桑养蚕、加工蚕丝被的增收路。
现在,张代根种了30多亩桑树,还有2亩台湾果桑。“2019年,农场加工蚕丝被200床,目前大部分卖掉了,只剩下10床蚕丝被。”
溪东村位于开化县西部,龙山溪穿村而过,村庄因溪得名,因桑闻名,全村有315户992人,如今有桑园560亩。溪东村是市级“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桑养蚕为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已有五十年的养蚕历史,是目前开化县最大的蚕桑基地。
张代根介绍,村民养蚕的收入与市场上的蚕茧价格波动紧密相关。种桑养蚕要赚钱,势必需要延伸产业链,走深加工之路。他的转型路是从2016年开始的。2016年1月26日,在开化县相关领导牵线下,张代根专程赶到桐乡市预订蚕丝被生产加工机器。等安装、调试好机器,6月中旬他开始生产加工蚕丝被。
“现在,农场有3台加工蚕丝被的机器。”他告诉记者,市场上,一床3公斤重的蚕丝被卖1910元,一床4公斤重的蚕丝被卖2400元,大大提升了蚕茧的价值。
张代根不仅用自己农场的蚕茧加工蚕丝被,还替农户加工蚕丝被。“我一年里分三个阶段加工蚕丝被。”他介绍,加工蚕丝被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10月中旬、11月中旬。一般而言,蚕开始作茧,过10天左右,农户就要把蚕茧卖掉(不卖掉或者不把蚕茧烘干,里面的蛹就会化蝶)。如果把蚕茧烘干,存放的时间就长了。因此,张代根替农户加工蚕丝被的时间也短,每个阶段他只集中加工三四天。
“我替农户加工蚕丝被只收点加工费,一年里大约替农户加工300床蚕丝被。”张代根告诉记者,农户把蚕茧加工成蚕丝被,收入提高不少。像村民黄应法,全年养6张蚕种,经过代加工,能生产12床蚕丝被。与卖蚕茧比,多赚3000元。
目前,溪东村有200户村民养蚕,年饲养量1200张蚕种,年收入200万元。
拓宽增收渠道,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2015年和2016年,该村连续两年举办桑园音乐节,吸引游客10万人次,村里的农家乐生意一时火爆。
近几年,溪东村积极引进天然彩色茧试养,还引进台湾果桑,都获得了成功,助推了蚕桑产业的发展。2019年,村里还落实桑园游步道硬化项目,共计2000多米,不但方便蚕农田间作业,而且有利于游客观光与采摘桑葚。
溪东村的村干部林叶晓说,为了进一步做大蚕桑产业,村里在发展桑葚观光采摘游的同时,下一步要注重开发蚕桑产品,如蚕丝被、桑葚果酱、桑葚酒等,发挥蚕桑产业特色优势,打响溪东特色品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记者 胡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