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平台”“多通道”“多体系”——宁波舟山港集团以项目清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大港,宁波舟山港集团近年来以项目清单形式,大力推进港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港口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完善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机制,为推动海洋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素质提升“多平台”
2018年12月,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在省内先行先试,印发《新时代浙江省海港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港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为保证实施方案真正落地见效,集团工会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以项目清单形式,重点推进8项工作。
如何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是现代化港口生产作业的关键。集团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竞赛并重等方式,2019年完成各类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
有着“掌上工会”之称的“浙港之家”App,已经成为集网上思想教育、专业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共享、先进经验传授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截至2019年底,“浙港之家”已拥有注册用户8000余人,全年共推送“创业创新”类资讯200篇,传授“先进典型”类经验62篇。
为进一步激发产业工人的活力和动力,集团搭建技能竞赛平台,将奖励标准细化到四个层级。集团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奖励标准打破了以往的限制,将最高奖励标准由原工会奖励的800元提升至由行政奖励6000元,极大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
各项激励措施有效激发职工的创新动力,43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岗位创新的重要平台。2019年集团创新工作室累计攻关项目323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多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专利。
畅通职业发展“多通道”
“我评上高级工程师了!”2020年1月,为期5天的浙江省港口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人选公示环节正式结束,当得知自己成为浙江省首批成功转评高级工程师的高技能人才,桥吊司机竺士杰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1998年,竺士杰从宁波港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毕业,成为当时宁波港一名机械操作司机。此后,他把“钉钉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钻研技术上,用力学理论分析,以实际操作探索,自创“竺士杰桥吊操作法”,提高了作业效率,并在宁波港推广应用。
竺士杰从“职校生”到专家人才的蜕变,是集团为产业工人打通发展通道的缩影。为打破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集团申报获批浙江省港口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评审资格,成为浙江省承接高评工作的第一家省属国有企业。在技术人才可申报的范围内,新增技能人才的申报资格,打通了技能人才评审港口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的渠道。
2019年7月,集团获评省级五星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点,取得了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电工、钳工、汽车维修工等四个工种的省级企业自主评价资质,实现了港口主体工种的人才评价、鉴定资质全覆盖。
宁波舟山港集团组织(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团将大力实施“四大人才工程”建设,逐步消除港口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流通的障碍和壁垒。同时,集团将进一步完善技能职务评价体系,逐步拓展技能职务评聘范围,最终实现技能职务与技能等级双向并进、双轮驱动。
完善权益保障“多体系”
完善产业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完善“名师带高徒”活动平台、完善网络服务体系……在8项重点工作清单中,多项权益保障举措增强了产业工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通过打造“海港工匠”培育平台,集团计划每年培育“海港工匠”10名、“海港标兵”15名和“海港能手”30名,除了分别配套每年8000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外,集团力争至2021年底,形成以50名“海港工匠”为引领,225名海港标兵及能手为榜样,具有较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海港工匠”品牌,使产业工人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体面。
一支成熟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离不开优良的传承。为此,集团开展“名师高徒”选树活动,每两年评选成效突出的结对师徒分别给予每人800元(导师)和500元(徒弟)的奖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技术(技能)人才带徒授艺的积极性,目前已有近100对师徒在新一轮“导师带徒”活动中完成结对工作。
依托“浙港之家”App,集团为产业工人提供网上维权、帮扶等服务,探索推进“职工电商平台”建设,与大型采购商和超市商场等合作,为产业工人生活提供特惠优惠服务。
此外,集团还出台《集团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等政策,不定期开展职工代表巡视活动,强化产业工人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监督,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休条件。(新华社记者 魏一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