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江北新区:高水平推动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创新活力城

  日前,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评选表彰全省外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部外事办公室被授予“全省外事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江北新区作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的承载主体。无论是打造国家级新区“三区一平台”还是自贸区“两区一平台”,都对新区提出了建设好“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要求。紧抓“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和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近年来,新区着力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聚焦创新汇聚全球资源,深化交流促进要素流通,构建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营商环境,迅速打开了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创新活力城。

  聚力制度改革激发开放动能

  开放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开放带来繁荣。在我国迎来新一轮对外开放风口和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整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系统对标国内外先进规则与做法,围绕“高起点深化改革、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推进全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自去年8月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在江北新区挂牌以来,新区紧抓自贸区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等,学习推广改革经验,深化“放改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开放型经济制度改革力度,强化顶层设计,驱动全区开放型经济加速实现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开放向规则和制度型开放”的转变。

  新区聚焦投资便利、国际化特色创新生态、促进主导产业高度集聚、建设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完善精准化服务等领域,探索建设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在自贸区揭牌不到4个月内,便编制发布了《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实施方案》,与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支持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共同构成“1+9”政策体系。

  “1+9”政策体系直指制度创新,以“最大限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最大限度支持创新驱动和主导产业发展、最大限度激励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为抓手,着力把新区打造成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推动自贸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同时,新区积极组建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南京自贸区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在许可、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探索,持续探路开放发展新方向。

  今年4月,新区再次发布了《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在继续实施“创业江北”人才十策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化、市场化、定制化,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力度、创优人才服务机制,推出十条硬核举措重点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吸引更多国际人才落户新区,成为参与新区“两城一中心”和“创新策源地”建设的合伙人。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江北新区实际使用外资达8009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达200604万美元,分别较2015年同比增长125.6%和562%。5年来,超过27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新区注册落户,总投资超60亿美元,占新区现有外资企业近一半,并吸引了海外高端人才超 600 名……全区利用外资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

  下一步,新区将全面打响自贸区“制度创新”品牌。紧盯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核心指标,加快推进122条省级任务和56条片区特色任务落地实施。以促进“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为导向,创新出台更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支持引导政策,坚决破解制约开放发展的堵点难点。同时,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申报,加速在人才流动自由、投资贸易自由、金融开放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区开放发展能级。

  聚合全球资源厚植创新沃土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江北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新区成立以来,目标“创新与世界同频共振”,靶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三大产业,集聚全球要素资源、深度融入国际创新链,把“创新”铸成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一方面,新区校准国际科技界的“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坐标系,以产业链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突破口,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和生态圈,面向全球招才引智,虹吸创新要素在新区集聚。

  近年来,新区累计引进诺奖获得者2位、海外院士14位,直接对接引进重大产业创新项目40余个。并与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签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了“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与瑞典、芬兰合作,设立“中国—北欧创新合作示范园”。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南丁格尔护理学院等一批国际创新合作项目也相继落户新区。

  另一方面,新区积极“走出去”对接,不断提升协调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综合能力,并直接在海外设立合作机构,全面提高获取海外投资与合作信息的效率。

  2017年至今,新区围绕“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集聚、重点项目建设,共组织出国(境)团组152批次(370人次)。通过出访团组拜访,新区促成了南京市与芬兰奥卢市签订双城友好合作备忘录,增进与江苏省友好省比利时那慕尔省、南京友好合作城市美国圣路易斯市的交流;同时积极推进了与英国剑桥市、加拿大本拿比市的友城缔结联系。

  新区深入贯彻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着力推动“生根出访”工作,为提高出访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一则组建“生根小组”,通过科学谋划、精心选取,梳理生根国家创新资源,大力度推进与新区主导产业方向高度一致、创新资源富集、合作基础良好的瑞典、美、德、英等国交流,增进了各方在创新体系、产业投资方向等方面的了解。二则重点制定符合国际形势的总体规划和长效机制,全面破解过去出访“人走茶凉”的难题。

  此外,新区还在生根国家挂牌建设了2家市级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2家新区离岸孵化中心,累计推荐海外项目200余个。并成功举办了“南京江北新区北欧创新推介会” “2019中国南京创新周波士顿站”“伦敦科技周-江北新区专场推介会”等5场较大规模的特色活动,向世界讲好新区高质量发展故事,提升新区创新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江北新区不断增强开放协同创新能力,深化与美、英等“创新大国”和北欧“关键小国”科技创新合作,持续加大研究中心和功能性机构招引力度,建设离岸协同创新中心和孵化器,正加快吸引聚集高水平海外创新人才,把新区建设成为江苏直通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区。

  聚智合作共赢构建活力生态

  历经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多年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倡议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在此过程中,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以及“一带一路”交汇点,紧密结合自身发展,构建起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的沟通协调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为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注入活力。

  新区持续加强与外国机构交流合作,力促政策沟通、道路畅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2018年,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落户江北新区,同年,新区“2018年江苏省与外国驻沪代表机构新春交流会”成功举办;2019年,瑞典驻华代表团访问新区,推动新区与瑞典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的沟通合作……新区建起一座与世界高效互动的合作之桥。

  同时,经过持续开展“生根出访”工作,新区已与瑞典国家研究院、瑞典国家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斯德哥尔摩投资促进署、瑞典驻中国大使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波士顿市政府等机构建立了沟通交流机制。目前,新区43个已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北大分子医学研究院、南京先进光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2家机构,分别与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生根国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不断提升着新区国际化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新区持续提升外事工作精准度,用高标准国际化服务赢取外籍人士“获得感”。新区共梳理汇总涉外考察参观点33个,录入全市外事资源库,其中3个资源点被推荐为省外办参访点,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新区盘清外籍人士就业、生活底数的基础,通过走访调研重点社区、邀请重点单位座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外籍人士实际需求,为外籍人士在新区创新创业排忧解难。此外,新区还大力推荐表彰国际友人、友好使者,举办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江苏文化大省优势,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氛围,全方位立体化地提升江北新区的开放层次和水平。(记者 丁小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