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通港闸区:百年的“变”与“不变”

  原标题:百年港闸的“变”与“不变”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沪通长江大桥通车在即,港闸区位优势凸显,百年未有之新机遇跃然而至。

  观大势,谋大事。港闸区委区政府近期跨江动作频频:4月28日,与苏州市相城区签订加强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5月28日,在昆山举行仪式,12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100亿元;5月29日,与无锡市梁溪区签订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对港闸的未来,市领导有着更高期许。4月23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到港闸区调研,明确提出“西站出口在通州、产业腹地在港闸”。他要求港闸区以中心城区的定位,争当“全方位融入苏南的桥头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这是市委赋予港闸的全新定位,也是港闸新的行动指南。

  区位之变: 从偏居一隅到南北枢纽

  通扬、通吕,两条运河河水悠悠,见证着港闸的百年历程。

  100多年前,心怀“实业救国”的清末状元张謇经过多方勘察,决定在唐闸兴办纱厂。运河中“突突突”的小火轮满载大生纱厂的货物来往穿梭,沟通了农商、沟通了城乡,模范县声名远扬。张謇将天生港作为港口区,于1904年建造码头,成立大达轮步公司,逐渐形成了天生港港口镇。

  此后的港闸顺时发展,步子不紧不慢。

  随着南通城市发展重心南移,曾经火热的区域成为市郊。流经唐闸的通扬运河上,运输船只日渐稀少;天生港泽生街上,不见了往日的喧嚣。

  1991年,南通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经国务院批准,将郊区更名为港闸区。

  身为南通面积最小的行政区,港闸人并不“认命”。他们埋头苦干、接续奋斗。近五年实现了“三个飞跃”:经济总量由177亿元跃升到440亿元,建成区面积由22.5平方公里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万元提高到5.3万元。港闸区以南通1.7%的面积、2.6%的人口,贡献了全市4.8%的GDP,地均GDP每平方公里超过3亿元,接近在全国排名第四的广州。

  更为可喜的是,在港闸上下奋力拼搏之时,一个个大好机遇接踵而来。

  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使港闸迎来“百年未有的新机遇”。港闸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拥有“长江+运河”“地铁+高铁”的水陆联运优势。特别是铁路南通站和西站站前区均在港闸,沪通长江大桥即将通车,北沿江高铁正在加快建设,港闸的枢纽优势将更加凸显。

  区位之变已直接带来商机: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在南通西站咫尺之遥的陈桥街道新建“陈桥融创文旅城项目”,投资额高达380亿元;落户于天生港镇街道的华润文旅综合体项目,投资额也超过100亿元。

  “港闸近30年的建区创业,从来就不是一条预先铺满鲜花的道路,而是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才实现了从偏远郊区到‘百年港闸、大美市北’的华丽蜕变。”港闸区委书记黄卫锋表示,“港闸人将以最饱满的状态,奏响争当‘桥头堡、排头兵’的奋斗强音。”

  发展之变:

  从传统产业到创新引领

  港闸,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张謇先生实业救国道路就是从港闸唐闸的大生纱厂起步。

  历经百年,大生集团的钟楼依旧矗立在通吕运河畔。大生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连续生产经营124年的纺织企业,堪称中国民族工业的活化石、活标本。

  跟随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健宏走进新厂区的数字化车间,记者看到,全自动细纱机整齐排列,上万纱锭高速旋转,偌大的车间里只有几名工人在近百米长的机器间来回巡视。据了解,大生集团正在实施智慧化工厂项目。沈健宏介绍:“智慧化工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车间,而是把云平台、大数据、5G应用到我们生产管理当中去。传统产业不落后,我们已跻身高科技行业。”

  传统产业主动求变,新兴产业更是为港闸发展注入了活力。经过通沪双方8年不懈努力,位于港闸区北部的上海市北(南通)科技城,从昔日的城郊结合部变身为新兴的科技之城。市北科技城高起点规划,将“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现代都市”三者相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现代产业与低碳绿色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科技城聚焦集成电路、汽车电子、5G通讯、大数据和云计算、软件信息服务五大产业领域,目前已引入各类企业200家,项目总投资额达315亿元。

  港闸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搬迁区内化工企业,近年来,港闸分批分级淘汰钢铁、印染等落后产能。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增强区域创新活力。世界上强度最大的桥梁缆索、为“大国重器”探伤的超声检测设备、单位重量比黄金还贵的高端钓鱼线……一批“小而精”“小而新”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用科技创新成就发展梦想,成为港闸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后浪”。

  “港闸空间有限,必须追求精明增长,以创新浓度提升经济密度。”黄卫锋表示,港闸锁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以此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智能驾驶两大方向,以涵润电子、有感科技、越亚半导体等为带动,着力突破技术含量高、人才带动强、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3年至5年建成两个百亿级产业板块;智能装备产业以三菱政田项目为合作纽带,规划建设中日智能装备产业园,围绕集群发展“强链补链”,大力引进日方先进装备制造、海工配套、智能机器人等优质项目,着力打造中日合作的样板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智能制造的集聚区;文化旅游产业打出“古色游、生态游、水韵游”创意牌,重点打造城市绿谷、探险王国、唐闸古镇等景点。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百年港闸未来可期。

  观念之变:

  从郊区思维到主城作为

  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别无他路。

  改变“城乡结合部,经济薄弱、交通不便、环境脏乱”的郊区形象, 打破“郊区”思维,推进品质建设,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事业上发力,港闸用了不到20年完成了从“郊区”到主城区的蝶变,颜值气质展露芳华。

  近年来,港闸区坚持生态优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吸引更多人走进港闸、扎根港闸。

  唱歌的、跳舞的、健身的……夜晚的白龙湖公园人气很旺。自投入使用以来,公园已经成为周边龙潭福里、隆兴佳园、龙湖佳苑等安置小区居民的休闲好去处。

  港闸持续开展“微治理”三年行动,全力营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宜人环境。去年建成区内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近5年新增绿化面积近4万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超45%,形成了“十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的城市生态系统。

  瞄准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短板,港闸全力攻坚。华润万象城、万达广场、宜家家居、山姆会员店、迪卡侬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商业品牌接踵落户,五龙汇、北大街两大商圈都市气息越来越浓,人气商气不断积聚,成为南通市区的消费新热点;教育建设资金4年来投入近24亿元,去年中考均分领跑市区;在市区率先推进“医联体”同质化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近5年改造危旧房屋2400余间,全区90%以上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小区……

  冯先生是南通大学的一名研究员,从小在崇川区长大,几年前,他和父母商量后在港闸区绿墅湾买下了住房,女儿也到北城小学上学。“我认识的不少朋友也在港闸买了房。”冯先生说,“孩子的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很放心。我家出门就是高架,开车去单位只要十多分钟。小区西侧就是五龙汇商圈,购物、休闲都满意,港闸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城区。”

  以中心城区的定位完善城区配套和品质。站在“大市区”的高度审视港闸的城市建设,按照华东一流的目标规划建设文旅产业,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带动力作出港闸贡献。如今的港闸,又有了新的更高目标。

  “变”的背后:

  争创一流的追求从未改变

  “港闸在变,不变的是强区富民的初心。港闸巨变的背后秉承的是港闸几代人不变的精神,那就是始终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黄卫锋表示,争当“桥头堡”,就是要守住通沪铁路枢纽红利的第一关口,兜住好产业、集聚要素流,在融入苏南中率先作为;当好“排头兵”,就是要加快培育和招引高科技产业,在产业引领上勇当尖兵。

  新机遇时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奋进。港闸区上下信心满满、动力十足,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拉高标杆、强化落实,分分秒秒不耽搁、时时刻刻向前冲,以狼性精神、战斗姿态,在争当“桥头堡、排头兵”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南通奋力冲刺万亿俱乐部的跑道上,体现港闸担当,贡献港闸力量。(曹德军 任溢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