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全力打造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实现了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8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6亿元。成为南通唯一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1600亿元,成为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全省前列,水利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农田占比南通首位。
牢固树立“好上加好、优上更优”的理念。海安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位出发,瞄准高标杆、追求高质量,进一步放大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乡面貌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高水平小康。今年上半年,12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开工数超去年全年总和。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8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6亿元。成为南通唯一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建筑业施工产值突破1600亿元,成为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全省前列,水利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农田占比南通首位。
牢固树立“好上加好、优上更优”的理念。海安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位出发,瞄准高标杆、追求高质量,进一步放大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乡面貌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高水平小康。今年上半年,12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开工数超去年全年总和。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10年前,海安开始培育产业集群。如今,时尚锦纶、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产业纷纷崭露头角。通过持续实施“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等活动,95%以上规模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一大批企业脱胎换骨。目前,海安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30家,南通第一;4家企业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3家企业成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南通曾经的“小六子”,海安有不少短板。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曾是交通末梢和辐射边缘。“转变思路,短板也能变长板。”市交运局党组书记徐毅说,多年来,海安抢抓交通建设提速机遇,打造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合一”综合性枢纽,一个立足长三角、辐射中西部、联动海内外的“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品牌逐渐叫响,成为长三角联动“一带一路”绕不过的“枢纽”。
如今,作为沟通苏中苏北与沿海等地的重要铁路枢纽节点,海安是全省仅有的两个落户县级城市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新长、宁启、海洋3条铁路在海安交汇,在苏中苏北地区,海安是列车停靠班次最多、时点最准的县级城市。同时,海安还拥有全省两个之一的铁路二级编组站,今年5月26日,海安至东盟越南河内跨境铁路班列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开行,标志着海安成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与中亚、中欧地区国际铁路运输“绿色通道”的新起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海安坚持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从获得感着眼、细微处入手,聚焦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在教育、医疗、就业、收入、住房、养老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上下功夫,提供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升高水平小康成色,用民生“温度”彰显发展“高度”,让高水平小康建设成果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6月11日,总投资4.2亿元,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正式启用。该大楼新增750张床位,将为海安人民健康提供新的助力。今年,海安全面优化全市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竭尽所能就近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年底前,将完成人民医院雅周分院、开发区和高新区西南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按序时推进中医院急救中心、白甸镇卫生院改扩建以及人民医院上湖院区、墩头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的建设。”市卫健委主任卢礼华介绍。
近年来,海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百姓对优质教育、卫生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投资35.18亿元实施31项教育、卫生重点惠民工程,进一步扩充教育资源,改善办医条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百姓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海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截至2019年底,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全部脱贫,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聚焦脱贫攻坚,我们将继续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坚持标准不降、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臧忠表示。(郝荣峰 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