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2020年计划再建17万亩高标准农田

  原标题:南京人“饭碗”要盛更多地产粮

南京高标准农田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如诗如画。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赶在梅雨到来前,3800多亩水稻田全部完成了插秧,溧水区金达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沈金水长舒一口气:“多亏了高标准农田,收割机、耕整地机、植保机、插秧机依次下地干活,夏收、夏种一点也没耽搁。”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南京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因完成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较好,今年南京还获得江苏省政府督查激励。那么,南京的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儿?

  农民增收,实现粮食旱涝保收

  老沈眼见着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毛公铺村,通路、整地,打破田垄,打通支、斗、毛渠,几千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

  高标准究竟高在哪?“好处多着哩!” 老沈掰指头细数:浇地不愁,一个泵站可以灌溉200-300亩水田;原本零散不成形的“烧饼田”“油条沟”全部平整了,方便了大机械下田,买了6台翻地机和5台插秧机;节肥省药,每亩省出100多元……“这样种粮有干头,每亩水稻增收150斤,家庭农场全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

  小账连大账。老沈家的变化正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4.43万亩。今年,计划再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给力的投入。2020年,在全市财政预算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安排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作为国家项目的配套和我市耕地质量提升片区建设项目的补助。此外,南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还根据实际需要,提高项目投资标准,亩均投资达到5500元。

  稳产增效,推动农业生产“变优变绿”

  建设高标准农田,南京在注重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加大了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力度,为土地持续“减肥”“节药”、补充“营养”,破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

  7月3日,溧水区晶桥镇邰村的这片市级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刚完工,道路上还留有大型施工机械留下的履带印迹。“溧水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田块分散、地形地貌复杂且起伏较大。”溧水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贺香说,要从根本上解决种田难问题,必须进行土地平整。“但要确保粮食产量,还需要再提升地力,增施有机肥。”

  刚刚平整完的农田土壤是红色的,成片红壤中可见不少黑色“斑块”。贺香说,黑色“斑块”就是刚刚施撒的有机肥。

  高标准农田不仅推动南京农业生产“变优”,还“变绿”。去年,我市印发《南京市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工作方案》,通过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逐年增加商品有机肥和测土配方肥的应用。2019年沿江5公里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15年减少36.2%和20.3%。

  硬件强起来了,软件跟上来了,高标准农田对稳定南京粮食生产的作用也明显了。全市夏粮单产较去年增加3.3%左右,总产增加3.2%左右。

  好稻谷品种遇上高标准农田,更是全力推进我市稻米产业提质增效。溧水高标准农田项目地块主推种植南粳46、南粳5055等优质品种。在和凤镇华东地区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沙塘庵粮食市场,记者遇到了承包耕地3460亩的种粮大户陈小建。他告诉记者,2015年他注册了以自己名字为商标的“陈小建”牌大米商标,目前有品牌的南粳46每公斤达到16元以上。

  产业融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已经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推手。7月3日,在溧水区柘塘街道共和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远远望去,沟渠、田块平整划一,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景象。5000亩直播稻,秧苗已经长到30厘米高了。

  这块高标准农田毗邻禄口国际机场,站在秦淮河堤上,眼看一架架客机直冲云霄,尤为壮观。柘塘街道农服中心主任谢学模告诉记者,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街道将把这块片区打造成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除了发展稻、麦、油粮食主导产业,“还将借助禄口国际机场大通关基地的优势,引进农业企业,适度发展观赏苗木花卉。建设智慧农业,发展鲜果产业。”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了南京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体系的形成,建成了以“两河两湖”稻米、溧水“五莓”、江宁花卉园艺、六合蔬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休闲基地,集聚了上百家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此外,南京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打造相结合,使得农田与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宜居村串联成画。柘塘街道戴家村东侧是秦淮河,西侧是刚刚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村庄两边是盛开的荷花塘。站在高高的河堤上俯视村庄,眼前这烟雨朦胧的景象就如诗人所描述的那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记者 翟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