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江北新区:营商环境"惊艳" 落户企业"开颜"

  企业开办,从“一次提交、一窗办结”到“不见面审批”;企业落户,从“拎包入住”到提供“共享空间”“共享设备”;企业发展,从联系基金“帮你融资”到安排专人“助你上市”……很少有哪个地方像江北新区一样,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的各个阶段,各种服务始终紧跟左右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江北新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5.1百分点,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江北新区经济的“加速跑”,正是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引进来 “增值服务”招揽海归人才

  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直观的表现,要看企业愿不愿意来。在应世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在琪看来,江北新区正是理想中投资兴业的热土。

  今年1月,在美国举办的JP摩根健康产业大会上,江北新区赴美招商团队进行了主题推介,新区“两城一中心”的产业定位以及“基因之城”的产业氛围吸引了王在琪的目光。当时,王在琪已经携团队回国创业,在北京和上海注册了公司,准备进行抗肿瘤新药的研发。

  对于公司总部的选择,王在琪一直在权衡,江北新区适时抛出橄榄枝,主动对接。

  新区生命健康办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涛介绍,王在琪先后多次到新区考察,对生物医药谷园区的载体建设、平台搭建都很认可,尤其是招商团队专业细致的服务,让王在琪感受到极大诚意。“更重要的是,新区前后联系了几十家基金公司,为项目成功对接到融资。”杨涛说,原本该项目准备融资5000万元,结果超募8000万元,融资总额达1.3亿元。今年5月,应世生物已经在新区生物医药谷落户,而且总部就定在了南京。

  像应世生物这样,被新区的软硬件条件甚至是“增值服务”吸引而来的企业还有很多,新区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和招商路径,用优良的营商环境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不利条件下,新区的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前三季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5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近2400亿元,其中“两城一中心”项目234个,主导产业得以更好集聚。

  扶一把 “共享服务”惠及中小企业

  今年9月,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荣膺“2020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这项国家级荣誉的背后,体现了新区对中小企业“扶一把”的魄力。

  建成亚洲最大规模的基因测序中心、国内规模最大的质谱检测中心,大小仪器设备超过4000套,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技术服务,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海内外人才而言,这些不需要企业投入就能使用的“共享设备”,便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验室内,每天都有几十家企业的药物研发人员租用设备,进行各项试验。平台副总经理阚苏立介绍,除了提供仪器设备、办公场地之外,平台还采购了基础性的数据库,供企业免费使用,此外还为企业研发新药搭建了临床转化渠道。“可以说,我们的服务涵盖了药物研发的全链条。”阚苏立说。

  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新区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茁壮成长。2016年落户新区的药捷安康,今年8月与世界五百强企业LGChem达成了一款新产品的全球授权许可协议,售价3.5亿美元。公司项目管理副总裁彭鹏介绍:“新药研发需要很多昂贵的仪器设备,比如核磁共振、质谱仪、测序仪等,购买和维护费用都非常高,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大家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越来越多的人才带着团队和项目来到新区创新创业,我们的生态圈越来越完善,大家都特别有干劲。”

  目前,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为全国500余家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服务,服务批次10万次,累计节约企业研发设备重复投资额近80亿元,带动区域新增产值近100亿元。

  送一程 “极致服务”助力企业上市

  如果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为了夯实产业基础,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则会对产业集聚形成带动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讲,助力更多的企业上市,对于提升营商环境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以来,新区上市企业已有4家,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从去年年底申报科创板到今年7月8日敲钟,迪威尔的上市进程也体现了新区速度。

  公司财务总监何灵军介绍,新区主要领导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上门现场办公,解决备案、立项中的问题,全力推动上市进程,“材料递交后,新区还安排了上市专员为我们进行一对一服务,对接办理各种手续。”

  作为国内顶尖的水下能源开采设备的制造供应商,迪威尔正逐步参与国际竞争。“我们的目标是在上市后的3到5年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何灵军说。

  和迪威尔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正计划上市。作为国内最大的小鼠模型生产供应商,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进口小鼠入境后不仅要审批,还要隔离检疫。“如果隔离时间较长,那么小鼠的实验价值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新区积极协调金陵海关,从隔离场使用证办理、隔离期缩短、查验和后续监管优化等方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

  “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是新区自上而下形成的共识。只要是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无论是安排路演,为项目对接融资,还是邀请专业机构的专家,为企业进行上市流程的培训,这些最极致的服务,都让在新区创新创业的投资者们享受到了真正的红利。

  共命运 政府和企业“同频共振”

  今年年底,江北新区有望上线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政策匹配推荐与搜索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向企业精准推送各项政策,同时也能为地方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优惠政策落地有声。”负责平台研发的江苏鸿程大数据研究院董事长黄宜华介绍,在江北新区,国家、省、市、区级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有数千条之多,企业很难从中筛选出哪些是符合自身条件的政策,政府也难以评估政策出台的实际效果。

  所谓智能化政策匹配推荐与搜索服务,就是当企业在平台内输入关键词后,系统会将企业与相关政策自动匹配,从而避免企业用人工方式去收集查找政策信息,同时也能够把惠企效果及时向主管部门进行反馈。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自动生成的匹配报告还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作为一项全国首创的技术,该平台上线后,企业所获得的便利显而易见。“作为一家在新区落户的企业,我们也希望能为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黄宜华说。

  在江北新区,优质企业不仅是享受服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提供服务的参与者。在集成电路和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方向上,像台积电、集萃药康这样的头部企业,正持续吸引着产业上下游的公司来新区投资兴业。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政府和企业的“同频共振”,都让新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完善。(朱晓露 李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8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