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徐州“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眸:“最”忆是徐州

  五年,一座城市可以发生怎样的改变?

  五个“最”,是市委书记周铁根对徐州十三五发展成就的精辟总结——

  发展理念转变最深刻、转型发展成效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治理能力提升最快。

  这些足迹,印证了我市的发展成果: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后首次地方考察时,选择了徐州;

  2018年、2019年,徐州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2020年,首届汉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三年花落彭城……

  自信,来自底气。徐州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工作总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聚焦“两高两强”,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三次现场推进会学先进、找差距、当标杆,各地比学赶帮超、奋勇争先进的氛围日益浓厚。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执行局主席魏礼群认为,五个“最”,已成为徐州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转型路,“最”忆是徐州。

  理念一变天地宽

  这五年, 徐州发展理念转变最深刻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蝶变”的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回眸“十三五”,徐州坚定不移匡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开放发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在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上取得了扎实成效,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徐州长期以来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型产业结构和煤炭型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期间,要求徐州“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徐州产业发展、生态转型提出了殷切希望。

  这是殷殷嘱托,更是行动指南和“军令状”。2018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钢铁、焦化、水泥、热电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方案,全面打响四大行业整合整治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

  同时,我市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大批龙头型、基地型和强链补链型产业项目,尤其是重点培育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及新基建领域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市大力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和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捍卫蓝天白云,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加大生态保护。今年上半年,全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5.3%,优良天数同比上升2.8%,两项指标“双改善”。

  五年,时间与空间赋予徐州魔术般的改变。飞驰的轨道交通1号线,拉近了徐州的城市空间,“地铁时代”这一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从此烙在了徐州的城市名片上;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行,拉近了苏北5市的时空距离,徐州作为枢纽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提升发展标杆,徐州,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自觉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汲取动力源,在淮海经济区拓展徐州发展空间,打造长三角北翼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推动城市 “定位”变 “地位”。

  方向一转前程阔

  这五年,徐州转型发展成效最显著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广大企业一定可以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上月底举行的徐州第23届投资洽谈会上,市委书记周铁根曾这样饱含深情地推介徐州。

  作为全省唯一肩负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城市振兴双重任务的城市,“十三五”以来,徐州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主动作为、创新路径,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改造传统产业、招引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三驾马车”齐发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全力答好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新考卷”,不断迈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新高地。

  今年7月1日,徐州宝丰特钢有限公司炼出最后一炉钢,正式关停。至此,全市18家钢企仅剩2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家短流程生产钢企在产,其余15家钢企实现全部关停。

  除钢铁企业外,11家焦化厂整合为3家综合性焦化企业,焦炭产能比整合前下降49.3%;62家水泥企业压减至15家,水泥粉磨产能减少约2000万吨;24家燃煤电厂压减至15家,减少装机容量75.9万千瓦……

  通过这轮四大行业攻坚战,全市传统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0.69%,全省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徐州对新兴产业的态度,可以用“渴求”来形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十三五以来,哪里发展热潮涌动,哪里就有徐州党政代表团取经学习、热情招商的身影。

  从郑州、成都、深圳、东莞,到苏南、杭州、合肥,再到西安、贵阳等地,五年来,徐州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的脚步从未停止。

  市委、市政府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持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连续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共有265个项目成功对接,74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54个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每年举行的中国(徐州)投资洽谈会上,一大批龙头型、基地型和强链补链型产业项目落户徐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

  从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各类平台载体到加快招商引资,如今的徐州,正在倾力擘画新的发展蓝图。

  面貌一新家园美

  这五年,徐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

  五年蝶变,徐州的城市与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愁,被赋予了更美好的真实图景。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让城市更幸福,让乡村更宜居。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老旧小区、散片区治理实现“红物业”管理;狠抓市容市貌整治,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努力提升城市颜值……身在主城区,环境的巨变让市民们幸福感不断增强。

  自2017年拿到“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后,我市始终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队伍不散”的要求,通过取缔、提档升级、全面改造等方式对各地疏导点进行了专项整治,同时提升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水平,巩固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塑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和生活秩序。

  农房改善实现全方位升级,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入,村庄公共空间治理扎实高效,村里的垃圾实行了分类处置,昔日臭气熏天、漂满垃圾的坑塘河流重新变得清澈见底,农村教育医疗条件显著提升……五年来,随着广袤农村大地上呈现的美丽嬗变,农民幸福感与日俱增。

  各县(市)区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为突破,围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汇聚资源,整合政策,强化措施,农村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是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今年3月份,在全省涉农县(市)区2019年度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综合评估中,沛县位居第一等次前列。

  城与乡,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全市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生动实践中,在全市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美丽和谐的城乡画卷正在淮海大地上铺陈开来。

  民心一暖信心足

  这五年,徐州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

  老百姓的感受,是衡量民生的重要标尺。“十三五”期间,徐州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出行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民生建设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群众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务求实效的考核指向,利民为本的统筹安排,是民生改革实践的新气象。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GDP增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自信心、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增强了,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

  《徐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颁布,全面实施基本政策、待遇标准、基金管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信息系统“六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实现住院待遇上不封顶;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6个规范性政策文件,基本构建养老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

  首批组建徐州一中、徐州三中、矿大附中、三十六中、侯集中学等五大教育集团,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学生;

  今年7月,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文件出炉,这是我市第16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退休、退职或领取定期生活费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4元……

  一揽子利好文件、措施陆续出台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期待的务实作风,是各部门单位改善民生服务的坚定信心。

  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完善社保安全网的基础上,我市正在全力补足民生“短板”,倾情倾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徐州,正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有“厚度”的民生答卷,让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的梦想之光,照进千万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四位一体全覆盖

  这五年,徐州治理能力提升最快

  民齐者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德治、自治、法治协同发力,打造出了一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在强力推动徐州蹄疾步稳实现社会转型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统领这个“根”与“魂”。徐州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切实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党建引领的巨大力量,不断带动更多干部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

  德治,引领社会风尚。自2018年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巨大热潮,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喷薄而出。贾汪区是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近年来,贾汪区积极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潮中脱颖而出。

  自治,激发基层活力。我市把抓基层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持树牢重抓基层鲜明导向,自觉扛起固本强基政治责任,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基层民主建设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

  法治,确保正确方向。以城乡社区网格为基础,以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支撑,建好用好网格化社会治理“四张网”,做到监测风险隐患“疏而不漏”、捍卫人民利益“如影随形”,是我市践行人民至上价值取向,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强化法治保障的有力举措。

  今天的徐州,“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发挥巨大作用,它汇聚着共建共享幸福徐州“大家庭”的强大力量,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和谐,也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7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