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徐州:持续强化答卷意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南通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既对标对表系统抓好任务落实,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大力推动“三农”工作全方位开创性发展、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全市广大乡村正加快展现出“强富美高”的现实模样。

  产业转型让农业强农民富

  12月的苏北大地已是天寒地冻,但在贾汪区耿集镇郑庄村的温室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早熟的草莓新品种“隋珠”大都展开了红彤彤的“笑靥”,散发着浓浓的草莓独有的甜香,等待着人们的采摘品尝。

  “刚上市的草莓价格达到二十七八元一斤,而且市场上还供不应求,我这一个棚的草莓大约有一亩半地,收入将不下于六七万元。”眼看着今年试种的新品草莓市场行情看涨,郑庄村村民郑尊亮高兴得合不拢嘴,凭借自家的8亩温室大棚草莓,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20余万元,他家今年步入小康已是稳稳妥妥的。可是4年前,郑尊亮还为养家糊口、为治疗妻子的慢性病而发愁。

  4年前,郑尊亮家的收入除了家里二三亩地的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外,就靠他外出干点零工,妻子的慢性病需要经常吃药打针,家里经济别提有多困难。村里把他列入了建档立卡低收入扶贫户。在郑庄村,像郑尊亮这样的困难家庭还有很多。怎么办?扶贫先扶志、扶贫要扶智,郑庄村两委班子通过研究,决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特种种植脱贫致富之路。

  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郑庄村建设草莓温室大棚2000余亩、打造高标准大蒜种植基地2100余亩。经脱贫攻坚努力,截止到2019年底,该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16万元。郑庄村已经从落后的贫困村,发展成了产业结构优化、村集体收入和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村民幸福感逐年上升的带头致富村。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基本盘”、培育项目建设“动力源”、重构农业产业“价值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连年丰收,2019年首次超过百亿斤,今年稳定在100亿斤以上;“483”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大蒜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输血源头不足、造血功能不强、回血脉络不畅”的问题,探索建立“消薄攻坚”机制,走出了一条低收入村蜕变转身的“徐州路径”,截至2019年底,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3.4万元。突出政策“止血”,制订出台集体经济“18万+”“50万+”扶持计划,探索推动“强村+弱村”抱团发展。突出联建“输血”,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开展企村联建共走振兴路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村资源、企业优势与农村需求深度对接、全面融合,聚力推动企村联建“联”在深处、“建”在实处。突出产业“造血”,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林下立体种植等高效特色农业等,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环境整治让农村美农民乐

  近日,行走在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宽阔的柏油马路上,看着两边那一排排白墙灰瓦、飞檐陡峭的徽派二层小楼房整齐有序,家家院门外都被各种观赏花木和各种创意小景观包围着,让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移步换景的美丽公园。

  近年来,该村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引领,大力实施公共空间治理,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对旧村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建设了百姓舞台、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游园、农村超市等。对村内、田间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完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雨污分流。此外,还对村内池塘、溪流疏浚和景观改造,并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这些举措让一个古老的乡村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老百姓生活在“画里”,乐在心头。

  针对我市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空间布局乱、环境面貌差、建设品位低”的问题,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用经营乡村的理念理顺美美与共的逻辑,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为起点让乡村美得“有形态”,以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为切口让乡村美得“有质感”,以功能配套、风貌塑造为依托让乡村美得“有韵味”,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支撑让乡村美得“有财气”,探索出一条“形态美到环境美”“经济美到生活美”的蝶变路径,既塑造了可观的“外在美”,又提升了可感的“内在美”。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61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2个、省级传统村落6个,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现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10%,带动农民就业近10万人。

  乡村治理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12月12日,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2020年度总结表彰暨2021年度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一批先进典型受到表彰。马庄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马庄“三个三十年”,创新开展“看变化、话发展”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马庄村近年来也在原有基础上,将“升旗仪式”“家庭档案”等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让“十个一”更具示范性,并以马庄振兴学堂为阵地,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研究活动,把志愿者骨干组合成马庄经验宣讲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宣讲“马庄经验”,在田间地头和百姓身边宣传“马庄精神”。

  我市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注重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农村蔚然成风。全市创建省级以上文明乡镇45个、文明村(社区)11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提高到59.5%;深化推广“马庄经验”,全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累计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实践站162个、实践所2678个;研究制定《徐州市移风易俗推进办法(试行)》,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实现村级全覆盖。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为路径,积极探索“四位一体”乡村善治徐州模式,全市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660个、设立“党员中心户”1.5万余个,建成3402名网格长+7864名网格员组成的农村网格治理体系,92.3%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1个县、1个镇、6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单位,全市农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8.4%。

  谋划“十四五”发展,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也将全面进入深化拓展、创优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十四五”期间徐州乡村振兴工作,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徐州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系统化、工程化、项目化推进产业转型、农房改善、基层党建、强村富民、企村联建等重点工作,聚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善治引领区、幸福乡村标杆区、城乡融合先导区,努力在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构建城乡互动、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