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底,时速350公里的盐通高铁即将通车。届时,上海与盐城两地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两地也将进入“同城圈”。
12月22日,沪动盐城·2020盐城(上海)宣传文化旅游周在上海启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这是盐城连续第四年举办“沪动盐城”系列活动,今年的主题是“乘着高铁游盐城”。
“这个活动,也是策应(本月)月底高铁的通车,进一步放大‘沪动盐城’品牌效应,盐城在全面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提升开放层次,走在前列。”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晓丹说。
过去,从上海驱车去盐城,走高速公路,驾车时间超过4个小时。时空距离,成了上海人来盐城的掣肘。盐通高铁开通后,2小时内上海就能到达盐城。这也意味着,盐城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形成通往上海、北京、南京、青岛等方向的反“K”字形高铁网。
盐城市副市长陈卫红表示,盐通高铁正式通车,将重塑长三角区域经济地理版图,引领盐城不断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盐沪两地情缘不再是“在水一方”,两地的距离更近了。
“以后去湿地拍摄候鸟,就方便太多了。周末也能带上家人去盐城走走。”一位参会嘉宾也告诉澎湃新闻。
比起其他相邻的地区,盐城与上海有更亲密的“血缘之亲”。半个多世纪前,8万知青从上海出发,落户盐城大丰,在这里建设农场。如今,盐城这片307平方公里的“上海飞地”,留下了许多上海家庭成长的印迹,也成了两座城市交融互动的桥梁。
当然,盐城不仅是老上海人重温记忆的地方,优质的自然生态更成为了沪上游客休闲的“后花园”。
在活动现场公布的最新城市宣传片中,盐城做了这样的自我定位——“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盐城是江苏沿海城市中海岸线最长的设区市,拥有西太平洋最大的黄海滩涂湿地和里下河地区的湖荡湿地,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
“随着盐沪高铁的通车,‘盐城好空气’将成为沪上游客触手可及的天然大氧吧。”吴晓丹说。
接轨上海,文化旅游领域成为“先行军”。不久前,由上海地产集团总投资700亿的长三角康养小镇项目正式落地盐城东台,这也是上海选择盐城作为“后花园”的最直观体现。
盐城与上海越走越近、越来越亲,也是盐城“主动发力”的成果。早在两年前,盐城就确立了“接轨上海、开放沿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发展新路径,把“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提升盐城开放层次和城市能级的战略选择。
今年,盐城还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聚焦“接轨上海”战略,唱响“上海总部、盐城生产” “上海需要、盐城配套” “上海成果、盐城转化” “上海市场、盐城供给”的“双城记”。
今年疫情期间,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市长曹路宝两次率队赴沪开展项目对接活动,深入考察交流、增进了解,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据介绍,本届“沪动盐城”宣传文化旅游周从12月22日开始,盐城、上海两地将同步开展多项交流活动,包括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上海融媒中心成立仪式、盐城黄海湿地国际摄影大赛等。(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