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山区县的“舍”与“得”
投资3亿元的油漆加工厂,年产值可达2.5亿元,税收和就业都有保证……近日,外省客商送上门的投资,却被温州泰顺县婉拒了。“说不动心是假的,但慎重评估后,在发展和环境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泰顺县经信局主要负责人说。
在泰顺,类似的“婉拒”并非个例。尤其是近3年来,仅经信、环保、投促3个部门否决的各类投资项目就有172个,等于放弃了约40亿元投资和超5亿元的税收。而泰顺年财政收入不过10多亿元,家底并不厚实。
一方面婉拒投资,一方面强力赶超。2019年,浙江26个山区县发展实绩考核中,泰顺位列第一。2020年,泰顺连续3个季度GDP保持正增长,全温州唯一。
秘诀在哪?记者调研发现,关键在于“舍得”二字。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量,泰顺敢“舍”眼前利,善“谋”长久计,赢“得”新发展。
敢“舍”
对落后产能和污染说“不”
2019年,一家医疗科技企业被泰顺层峦叠翠的“山水画卷”吸引,主动伸出橄榄枝,希望投资2亿多元建设一条生产研发线,并拿出各种资质证明背书。泰顺县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后发现,项目涉及医废处置,存在环境风险,最后还是婉拒了这个项目。
同一年,泰顺人老蔡也被婉拒了。在外发展多年的他本想回乡投资一个养殖项目,因为靠近素有“温州大水缸”之称的珊溪水库,存在污染风险而被拒绝。不过,相关部门并非一否了事。“我们主动上门说明缘由,争取得到生态保护理念的认同,同时把企业特点与招商政策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引导。”泰顺县投促局招商处工作人员张来市说,最终老蔡同意改投农旅项目,投资额2.5亿元。老蔡对此也表示满意:“县里帮我们分析了利弊,新的项目不仅能保护家乡环境,还能有好的收益。”
2018年以来,泰顺婉拒的40亿元投资主要有3类:耗能较高的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纺织企业;有污染的化工、炼油企业;产业目录负面清单企业等。
过去3年,泰顺还累计关停、清退高能耗和环保问题规上企业3家,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清退低效及“低散乱”企业148家。这些企业年产值约8亿元,其中涉及规上企业年产值约3.5亿元。“如果以2018年的口径计算,相当于我们自己主动砍掉了四分之一的产值。”泰顺县经信局主要负责人说。
矿山开采也曾是泰顺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百丈镇的辉绿岩资源,矿藏丰富,预估产值达几十亿元。但近年来泰顺花大力气关停矿点,将百丈镇主要的矿藏划为禁采区,宁可守着“金山”不开发。
善“谋”
另辟绿色发展新路子
“舍”的坚决,缘于“谋”的坚定。
曾经,保护与发展让泰顺人很纠结。泰顺地处浙南边陲,山清水秀,涧谷幽深。这里既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南生态屏障、温州全市的水源保护地,也是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现实让泰顺人对发展有着非常迫切的渴望。
本世纪初,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泰顺大力引进和发展钢铁铸造、无纺布、石材加工等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带来财富的同时却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压力。“我们虽然提出‘工业强县’的口号,但生态保护这根弦一直没有放松。”县委相关负责人回忆说,当时泰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虽然彷徨,但探索从未止步。一方面,泰顺把“工业强县”目标改成“产业强县”。对外审慎招引和选择,对内全面排查和清理。大家逐渐形成共识:不管是什么业态,生态保护是第一态度,只要与保护相悖的拒之门外,与保护不冲突的热诚欢迎。泰钢不锈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这家企业的产值曾占到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因为有污染和高能耗而被“劝退”,腾出的近70亩用地,用来布局小微企业园。
另一方面,泰顺紧盯交通建设,努力破除这个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画了‘三步走’的‘作战图’,‘十三五’期间交通投资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多,初步形成了‘外通内畅’的交通网络格局。”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环境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畅、游客越来越多……“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特别是2015年省委发出的一个信号,更加坚定了泰顺的决心:26个山区县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护美‘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我们实现了‘三大转变’,生态大县变生态高地、山区小城变最美山城、一片美变全域美。”泰顺县委书记陈永光说。
久久为功,逐绿发展。今年,泰顺又拿出大手笔,把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划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原则上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其他区域,则重点谋划发展五大生态产业体系:竹木制品产业、装备制造业、健康休闲产业、高端智能产业和时尚轻工产业,全力打造“温州西南生态产业集聚区”工业总平台,努力培育和发展目标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生态产业体系。
有“得”
好环境成了金字招牌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凰。
12月15日,山区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但泰顺“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施工现场却一片火热。该项目总投资约166亿元,是省“152”工程项目、“大花园”十大标志性项目,也是整个温州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我们是2018年的泰商回归项目,看中的就是泰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定位为集旅游观光和医疗康养于一体,市、县对我们的政策支持也让我们充满信心。”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褚夫忠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创税1亿元以上,解决带动当地就业约1万人。
好环境成了金字招牌。今年以来,大批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落地泰顺:自动化智能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填补了泰顺数字经济制造业项目空白;光学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4.8亿元;竹材首台(套)技术装备应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
总投资71亿元的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也是该县迄今为止规划实施的最大能源类产业项目,正努力争取近期开工。项目充分利用泰顺的山水资源优势,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泰顺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以上,还可以带动旅游开发和社会就业。
有舍有得,善舍善得。如今在泰顺,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产业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020年,即便面对疫情挑战,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也增长3.9%,增速全温州第一。与此同时,泰顺还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等标志性指标继续领跑。
面对成绩,懂得取舍的泰顺人一如既往的冷静。
刚刚闭幕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的号角。泰顺人坦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系统思考系统解决,泰顺还有很多短板要补,但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不会变!(徐月萍 李阳阳 王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