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溧水90%以上村社集体经营性收入达百万元

  初冬时节,溧水区晶桥镇枫香岭村苗木基地内,工人们有的在给苗木的根部“打球”包扎草绳,有的在搬运苗木,枫香岭村苗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今年79岁的“苗木大王”傅乃龙正指挥吊机起运苗木。

  傅乃龙是枫香岭山里沟自然村村民,从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植苗木,到后来承包农民的荒地,傅乃龙的苗木基地规模越来越大。2007年,傅乃龙牵头成立了晶桥镇枫香岭苗木合作社,周边苗木种植户近千户,靠种植苗木户均增收近4万元。

  在溧水,像傅乃龙这样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芝山村是距离南京主城区近80公里的小村庄,仅仅一年多时间,这个昔日偏僻荒凉的无名村庄变成了如今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的美丽乡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功不可没。

  芝山村通过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了荒山、水塘、民房等闲置资源,种植水稻、花卉、经济林果及其他农作物,同步建成水上玻璃房、超市、豆腐坊等2000多平方米的观光配套设施,实现了集种养、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特色餐饮一体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观光旅游与特色农业互利共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目前,800亩富硒特色水果园、100亩富硒贡茶种植、观光旅游配套设施等13个项目建设也已全面启动。

  去年初,芝山村成立了农民合作社综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让全体村民成为“股东”,实行“保底分红,盈利共享”的分红方式。去年,增加村民务工及分红收入580万元,其中现金分红62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2万元。

  溧水区东屏街道北端的和平村,地处丘陵山区,人居分散,农业产出率相对较低,原来是南京市级经济薄弱村。

  在村党总支书记经绍武带领下,和平村在区规划、农业等部门支持下,对农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新整治的农田短期内难以找到投资对象,村两委班子主动担责,成立了和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和平村对5000亩流转到合作社的土地,采用1亩田折合为1股的方式,实现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东。全村合作社内固定工人有20多名,加上农忙时的十几名临时工,每年给工人发工资就有100多万元。

  “全村农户土地流转费,加上分红等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经绍武说,农户将土地流转不但收益没有减少,还省时省力,可以做其他的工作。

  今年62岁的谢庆香原本在企业上班,退休后就被合作社雇佣到基地,负责田间管理等工作,一个月4000多元。“以往上班都要跑到溧水,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谢庆香笑着说。

  溧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溧水制定出台了村书记选任、联审办法,采取“外请高手、内觅新手、提升老手”等方式,先后选聘5名致富创业能手到薄弱村任职。同时,鼓励村社书记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推动实现“一肩挑三职”。

  乡村振兴,关键产业要振兴。溧水立足各村特点积极打造农村合作经济实验示范,发展电商带动、旅游开发、土地营运等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实现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的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全区94个村社集体经营性收入达百万元的有87个,占比92.5%。

  芝山村与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成立专业生产土壤调理剂、有机炭基肥的有机肥厂,配套进行牧原生猪深加工产业,同时引进牧原特色餐饮等,为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为提高自产稻米附加值,村党总支还配套建设了小酒窖、小瓷窑,聘请了专业酿酒师酿造纯粮米酒,预计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

  和平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用于购买农机设备、建设稻米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不但解决了本村的抛荒问题,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发展。

  为激发村干部积极主动谋事创业的热情,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溧水印发《大力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6大路径,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与村干部的利益联结。

  作为全省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区,溧水出台“准入定级、教育培训、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制度保障”5项机制和18个配套文件,全链式强化选育管用。探索出台激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政策,将集体经济增收情况纳入村集体年度实绩考核,设立最高50万元的集体经济创收奖,激励村干部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集体壮了,村民富了,乡村美了!现在的溧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朱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5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