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衢州市“有形之手”力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原标题:我市“有形之手”力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特殊之年要有特别作为,面对疫情影响,衢州市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强力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两化”增速全省领先

  12月16日,全市产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常山县召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亮点。

  数字产业化增速喜人。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工业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25.2%。衢州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营业收入、研发费用、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6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自4月以来至10月,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现有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规上企业97家,比2019年增加17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0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今年,华友新能源、永正锂电上榜“2020年(第20届)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家重点企业名单(成长性特色企业)”,实现衢州市“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强榜”零的突破。

  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累计企业上云7692家,完成率103%;6家企业上榜省上云标杆企业。前三季度新增工业机器人514台,完成率102.8%;新增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44家,累计81家;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1家,累计16家。江山三元塑胶数字化车间项目建成,一改传统塑胶行业“低小散乱”的形象,带动华彩、名德、飞亚、米尔等多家企业改造提升。

  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标识”是产品、设备的“身份证”,记录其全生命周期信息;“解析”指利用“标识”进行定位、查询。衢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目前标识注册量达1.46亿个,今年累计标识解析量达567万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今年新增巨化、天际互感器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4家。新增19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累计36家。

  “有形之手”强力推进

  疫情既是挑战,更蕴含着机遇,为了鼓励企业加速转型,在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两手抓的大背景下,衢州市实现评定类政策“即评即兑”,市本级“鼓励企业数字化改造”政策申报全上线。截至12月15日,市本级已兑现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涉及企业近40家,金额及企业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兑现“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奖励700多万元,工厂互联网项目补助1000多万元。各县(市、区)也纷纷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常山县每年设立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数字经济发展;江山市出台了数字消防发展政策,推进消防产品与消防装备向智能制造转型。

  转变观念天地新,衢州市先后举办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会、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政银企对接会、水泥热电行业APC应用研讨会、校企中介服务对接洽谈会、“走进东南院”联企沙龙活动。借鉴市外先进企业经验做法,组织50多家企业赴宁波考察普锐明、奥克斯集团、一舟集团、爱柯迪股份等数字化建设标杆企业;赴江苏昆山考察纬创资通智能工厂;赴绍兴考察2020年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案例——喜临门“5G工业互联网弹簧机车间应用”、洁丽雅智能制造中心等。

  因地制宜精准服务

  数字经济风起云涌,不断迭代升级,知识是根本、技术是基石、服务是保障。一年来,衢州市先后举办衢州市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年会、数字赋能创新大会,江山市举办数字消防产业发展大会、塑胶行业智能制造互看互学现场会、木门行业智改提质扩面等,常山县召开了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衢州市数字经济培训5000余人次,针对制造业企业总经理、生产副总等管理层开展专题活动5场,包括“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改造”“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车间”等内容。

  产业不同,需求有异,衢州市因地制宜分区域分行业开展免费智能化问诊服务,累计问诊工业企业近200家。市本级联合衢州学院、正泰新华控制公司,服务45家装备制造企业。柯城区依托“两院一会一平台”,江山市组织门业、装备制造业专家团队,常山县携手省数字经济联合会,龙游县邀请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教授,开化县聘请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进行多维度智能化诊断评估。同时引进苏州四点零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新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数字经济企业,为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王继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7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