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争当高质量发展表率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交出了一张让党中央放心、江苏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本报今起推出“向两会报告·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的要求,既是对江苏工作的精准把脉、科学定向,也成为江苏省踏上“十四五”征程的新目标之一。

  全省上下对标对表、达成共识: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系统性变革,既要对照高质量要求固根基、扬优势,也要正视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在新征程中,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其他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加快科技自强,

  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向着深海出发、太湖实验室顺利揭牌;“揭榜挂帅”为创新提速、签下亿元技术订单;打造新的增长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融进长三角……经历疫情大考,作为创新大省的江苏,交出一份“含金量”“含新量”双高的答卷。

  过去一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上,江苏紧紧扭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验室等大平台项目,是原始创新的‘发动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中旬,江苏又揭牌一重磅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将开展深海运载安全、深海通信导航、深海探测作业等3个研究方向的重大科技任务攻关,抢占世界深海领域科技创新制高点。

  去年全国两会“揭榜挂帅”的一声号令,促进了江苏科技体制改革“再出发”——去年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向社会悬赏金额2亿元,征集8000条技术难题。“我们与南京药石科技签约900万元技术合同,共同研发‘化合物分子库’,为开发小分子药物奠定基础。”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副教授沈康说,“揭榜挂帅”让能者担当的创新氛围,唤起更多科研人的动力,加速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

  作为江苏科技改革“试验田”,省产业研究院以“链”为媒,激发“江苏制造”澎湃动能——在过去5年内,省产研院围绕各个产业细分领域,在全省各个区域建设57家专业研究所,研发人员突破1万人。“去年,省产研院依托欧洲代表处资源,为我们找到西班牙的合作伙伴,双方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联合攻关。”常州宏发纵横新材料公司研发部部长张军表示,今年2月,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碳纤维材料开始在高铁部件测试应用,减重达30%。

  纵观“十三五”,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增长极,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踏上“新征途”——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去年,苏州工业园区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对接上海,以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园区对接服务以张江为核心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园区科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为例,去年先后与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协议,为长三角企业提供“脑科学”技术深度服务。

  深化改革开放,

  解难题拓空间激活力

  扬州召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万人大会,聚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营商品牌;镇江举行产业强市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为企业颁发“金山奖”等奖项;常州召开的创新发展大会上,下发《创新发展政策20条》等新政……2月18日,在多地召开的“新年第一会”上,建设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主题。

  江苏有1100万个市场主体,“十三五”时期,我省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市场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措并举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仅仅是我省加速改革再出发的缩影。政府加速“瘦身”,出台标准化的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擦亮“不见面审批”名片……“十四五”时期,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在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看来,政府职能转换方面的改革,要做到该放的放够,该管的管住。比如在市场诚信制度的建设方面要下大的气力,使江苏成为全国的诚信高地,使江苏企业、江苏产品、江苏品牌、江苏企业家更值得信赖。

  深化改革开放,不仅要坚持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深化省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扎实推进改革专项督察,还要坚持在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开放的关键。省商务厅相关人士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自觉扛起为发展探路的职责使命,截至去年底,先后实施全国和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总结形成115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首批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个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

  作为开放型经济主阵地的开发区也在不断创新。“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58家,各级开发区创造了全省1/2的地区生产总值、1/2的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了全省4/5的进出口总额,吸纳了4/5的实际使用外资,成为江苏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省政府出台意见,明确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5个方面,推进全省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眼下,连云港、徐州、南京、南通等地不断加强重要节点城市支撑作用,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物流金三角”高标准打造中,一个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大通道已初现规模。

  推进区域协调,

  让“发展落差”变“发展空间”

  2月25日,徐州高铁商务新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无锡徐州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一个是太湖明珠,一个是淮海中心,江苏一南一北两座重镇在对口挂钩合作20年之际,以载体共建、产业共振、环境共抓、政策共推为目标,开启南北合作共建新篇章。

  这是我省南北挂钩联动的又一“落子”。10多年前,为缩小南北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江苏决定“南北挂钩”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把苏南园区建设的先进理念、产业基础、人才团队,与苏北丰富的资源、低成本劳动力和优惠政策对接互补。由苏州工业园区主导共建的苏宿工业园区,成为江苏第一个南北共建园区。

  “不靠单向输血援建,而是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我省以苏宿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一批南北共建园区,已成为实现省内全域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江苏经验’。”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020年底,全省南北共建园区共45家,累计入园企业超1700家,项目注册金额超2000亿元,带动就业66万余人,主要经济指标大体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率。苏北“洼地崛起”,见证了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之答”。

  南北挂钩,缩小区域间的落差,让经济洼地变成新增长极;城乡融合,消弭城乡间的鸿沟,让农民在城乡一体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走进淮阴区三树镇旺梨园新型农村社区,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中式别墅映入眼帘,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家园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2020年,江苏预拨专项资金58.79亿元用于推进苏北农房改造工作。截至去年11月底,苏北五市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已全部改造到位,完成超10万户农房改善建设任务。在新型农村社区,在“都市里的村庄”,在“有田野的都市”,看到江苏“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

  如今,“轨道上的江苏”也已呼啸而至。2月8日,G8305次复兴号列车启动并驶出徐州东站,标志着历时三年多建设完成的连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徐州至连云港一小时直达。作为江苏苏北“铁三角”的最后一道边,连徐高铁与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共同构建起苏北地区内部“铁三角”高铁网。“十三五”时期,苏北铁路补上“半边天”,不但把苏北融入全国高铁网络,还把苏北、苏中、苏南连成一片,形成省内“两小时交通圈”。

  “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时空距离的缩短,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促进了地区间经济合作、人口流动、文化交流。”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宏伟说,高效便捷、内联外通的高铁路网重构了江苏南北的时空距离,高铁经济具备的同城化效应,将强势助力苏南苏北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付奇 王梦然 沈佳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6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