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持续推动创新名城建设 做深做实创新文章

  市委一号文配套细则陆续出台,预计一季度将全部完成编制发布工作;“海智湾”宣传推介密集展开,已有200多名人才入驻……2021年开局以来,南京市上下锚定创新名城建设不放松,各项创新工作紧锣密鼓推进。

  3月15日,市委创新委员会召开会议,总结梳理一季度创新名城建设工作情况,部署推动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更大力度推动全市创新名城建设。

  一季度收官在即,南京正瞄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这一目标,坚持靶心不移、定力不松、力度不减,把创新文章往深里做、往实里落,让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加速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一季度创新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1月4日,我市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连续四年以“新年第一会”形式研究部署创新名城建设工作。

  两个多月来,南京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创新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高起点的开篇布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出台系统集成的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点赞”。重点创新活动筹备工作有序推进,高新区改革赋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效率的项目推进。“科技+应用场景”行动有力展开,发布首批135个应用场景,已完成投资18.6亿元,达成合作923家,签约合作金额10亿元;59个科技创新项目纳入今年市重大项目,目前38个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高水平的成果产出。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取得新的重大科技成果,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稳步开展技术攻关,“一室一中心”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上又迈出了有力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科技对发展的支撑作用继续增强。

  高基数上的持续成长。27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省第一批公示名单,同比增长19.9%,位列全省第一;200多名人才入驻“海智湾”,1—2月新增大学生就业5.39万人、同比增长56.7%,新登记市场主体1.79万家、同比增长177%,为打造创新名城夯基垒台、强化了支撑。

  自2017年起,南京把创新驱动作为新时期的核心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不仅有力支撑了全市高质量发展,也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创新指标数据跑出“南京加速度”。2021年,南京将继续抓牢目标,在创新这篇大文章上久久为功、持续推进,让城市迸发更强创新活力。

  多项重点工作有最新进展

  记者从会上获悉,创新名城建设整体开局良好的同时,“海智湾”建设、高新区发展、创新应用场景推进等重点工作也有了最新进展。

  去年8月,全新架构的南京高新区管委会总部揭牌,并全面启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近日,科技部通报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南京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列第12位,实现了连续5年进位。其中,4个一级指标中,南京在“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指标中排名第5。南京高新区排名“跳级”的背后,是全市高新区(园)以改革促创新、以考评促发展,集聚融合发展带来的成效。

  市高新区发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南京高新区“去行政化、市场化、企业化”新型管理体制基本建立,“1+15”管理体系全面落地。

  各高新区(园)全面开展“去行政化”改革,进一步厘清园区与机关职能部门、街镇以及建设发展平台的职责边界。各高新区(园)成立了平台公司,完成了岗位设置、身份锁定、封闭运行、竞争上岗等重点事项,累计开展38场竞争上岗,共1762人参与近900个岗位的竞争,其中领导岗位企业身份人员较改革前上升10%,初步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全市高新区(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5343家,占全市比重超过80%。

  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支撑。去年底,南京制定出台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国内首创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打造海外人才来宁发展的政策新高地和首站集聚区。“海智湾”建邺国际人才街区率先挂牌。今年以来,南京“海智湾”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今年1月,海智湾紫东国际人才街区挂牌,前不久,“海智湾”江北国际人才街区100家企业集体发布超2000个海外人才岗位需求。

  在“我的南京”APP上线“海智湾”服务专区,集入湾申请、补贴发放、信息采集等功能于一体,便利实现“云申请、云对接”。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海外人才通过入湾申请,九成以上具有硕博学位,八成以上来自世界前200强名校和研究机构。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京“海智湾”还将抓住海外高校毕业季、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市委一号文宣讲契机,借力南京创新周、“生根出访”、海外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出一系列有热度、有关注度的宣传举措,持续加大“海智湾”推介力度;同时,做好海外人才留宁发展、创新创业情况追踪,向符合条件的人才持续提供政策扶持和各类服务,确保海外人才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

  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全市12个板块发布的135个应用场景令人眼前一亮。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布152个应用场景,总投资86.2亿元,已完成投资24.7亿元,达成合作1164家,签约合作金额22.9亿元。

  示范引领取得初步成效。秦淮区5G+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先导区项目集聚车联网关联企业260余家,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7家,完成自动驾驶路测超5000公里,成功立项2项国家行业推荐性标准。

  鼓楼医院全流程全系统医学影像项目,胸部CT平扫5秒即可出具诊断报告,已完成部分子项目建设及AI辅助诊断平台初始搭建,完成数据搜集超4700例,其中肺炎算法模型准确率可达92%。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将打造1000个以上应用场景,其中各板块开发建设1000个区级应用场景,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发建设100个市级应用场景。聚焦八大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乡村振兴、城市消费等领域,重点打造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量子通信等领域,重点建设15个应用场景示范区。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打造场景聚力产品、产品赋能场景的良性循环。2021年累计评价形成200个创新产品进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鼓励各场景优先应用目录内创新产品,鼓励各板块加大区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应用场景做大做强。

  下一步:八个关键点聚力突破

  未来五年,南京将继续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打造“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接下来,我市将把准工作方向、抓牢工作主线,在关键点上聚力突破、取得实效。

  一要聚焦引领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在优势领域加大突破力度,为国家战略需求探索新路。

  二要紧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新一轮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中主动作为,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三要着力打造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一室一中心”涌现更多突破性成果,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平台落地。

  四要突出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放应用场景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链质效提升。

  五要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加快高新区、创新社区、城市硅巷、紫东科创大走廊等重大载体建设。

  六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加快“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得其所的生动局面。

  七要深化开放合作创新,在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大框架下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创新一体化发展,优化“生根出访”“百校对接”机制。

  八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相关政策配套,抓好南京创新周等活动筹备,进一步擦亮城市创新品牌。(毛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