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好水随人意,藕花香时稻花香。”六月微山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莲叶轻摇,红荷争艳,一片水的王国、绿的世界。
这是大自然对勇毅前行者的真情回报。
徐钢三期,现代化大工厂鼓起绿色智能雄劲风帆;“兴达”变身“恒昌”,从冶炼一步跨越到高端装备制造;滨湖生态新城,预计百亿投资,将绿色蓝图绘成山水画卷……新发展理念引领,徐州北部的“钢铁重镇”蝶变为清清世界。
一年时光,如水而逝,而历史的脚步跨过“万水千山”,在铜山这片英雄土地上书写了一部转型升级的恢弘活剧,向建党百年交出一份“以人民为中心”的合格答卷。
1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2020年9月1日,刚履新的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来到利国镇,调研、座谈,问诊开方,“面对当前困难,铜山经济开发区、利国镇要积极谋划,坚定信心,用三到五年再造一个崭新利国!”
利国,向以钢铁之城著称,早在汉武帝时就在此设立了铁官,百姓因铁而富,政府因铁而强。进入新时代,过重的产业结构、相对低端的产品结构加上生态环境的压力,成为绿色发展的沉重包袱。2018年开始的“四大行业”整治,成为横在利国人面前的一道“娄山关”。
“销售收入锐减,财税收入‘腰斩’,万余职工下岗,以什么产业替代,发展一个什么样的新利国呢?”一系列考题让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利国镇党委书记李道峰“心里着急”。“转型升级急不得,需要谋定再动,要上就上可持续发展、能长期站住脚跟的优质项目。”龚维芳的话,让李道峰吃了一颗“定心丸”。
龚维芳站在全区发展的大局,这些药方是开给利国的也是开给整个铜山的。
如果说,之于江苏,徐州是全省“四大行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那么,之于徐州,铜山就是全市“四大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全市关停整合的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行业企业中,超过六成企业在铜山。仅关停7家钢铁企业,2020年铜山区减少产值150余亿元,减少税收4.1亿元,预计2021年减少产值168亿元。
但在事关全局的绿色发展“主战役”中,铜山没有徘徊、犹豫,而是态度坚定、一往无前。去年6月30日,铜山对处于过渡生产期的最后7家企业实施关停,至此,铜山区14个粉磨站关闭了10个;10家钢铁厂仅保留一家;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超过数千家。
“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站位认识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有勇气、有担当、有定力、有作为!”龚维芳语气坚定、信心满满。
2
“转”是转身、是转动,更是转机。
作为利国本地人的厉夫峰受益于先辈留下的钢铁财富,干过地下采矿、矿石贸易、选矿厂和球团厂,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经历了从本地资源枯竭到从外地购买原料再到环保压力一天天加大的历史递变。他原先的选矿厂和球团厂因环保不达标被关闭,盘下了一座废旧钢铁厂,手握厂房和资金却找不到投资方向。在政府帮助下,他牵手徐工集团,搞起机械配件加工和整车生产。
“新公司去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今年可以突破两个亿。”厉夫峰说,现在的企业与原先的粗放经营“一天一地”,全是数控机床,一台五面龙门铣就要700万元。为适应市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农用机械上发力,争取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前企业污染,总是怕检查、怕关停,现在不怕了,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了!”厉夫峰笑着说。
像厉夫峰的东特重工一样,铜山利国、柳泉的钢铁企业,从阵痛、迷茫中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化危为机:柳泉镇泰发钢铁集团停止钢铁生产后,在原址上建起28米高的10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转舵”智能制造,联手徐工全力打造科勋机械设备及高端零部件(一期)项目。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徐工重型年产配件25万吨、2000吨以上起重机50台(套),年可实现应税销售收入40亿元,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500余人,还将利用整个集团占地1500亩的空间,与厦门象屿集团合作打造百亿级数字化装备智造产业基地; 兴达钢铁建设恒昌制造科技产业园,同时与徐工合作建设徐工建机千吨级履带吊整车装配基地,研发投入达6%,争取5年内做成百亿产业,比“老厂”产值翻一番……
作为铜山唯一保留的徐钢集团,经过“四大行业”整治的洗礼,淘汰了一个550立方、两个450立方高炉,投资百亿的三期项目,苏北最大的2120高炉已在试生产,精钢、特钢、优钢成为主打产品,到2025年产值可达300亿元,一个现代化的绿色智能“钢城”呼之欲出。
优越的资源、优惠的政策吸引高端项目纷至沓来,柳泉镇占地1300亩的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园甫一落地,贝汇特机械及高端零部件、茗尧工程机械及配件制造等5个项目就抢先“登陆”,铜山经济开发区敞开胸怀,一个投资66亿元的汽车板簧生产项目、一个投资55亿元的智能机械关键零部件项目已经立项签约,“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擦去“铁锈”,绿色发展,一个千亿级产业新城正在徐州北部强势崛起。
在更大的范围内,铜山卸掉“包袱”,轻装前行,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总投资2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徐工青山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月生产1.5万片到2万片6寸半导体芯片的灿科半导体功率器件项目等一批带动性大、龙头性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以安全(应急)产业为特色,以高端装备、汽车制造为主导,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培育方向的“一特三主四新”工业发展体系已然形成。
澎湃的发展之势,在数字上得以体现。铜山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铜山实现全口径应税销售收入506.85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0.67%,较2019年同期增长25.61%。全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70.6%,高于全市平均9.1个百分点。
3
前不久,微山湖南岸一条8米宽、12公里长的柏油马路正式通车,加上去年修铺的5公里,一条17公里长的畅美公路将利国、柳泉两镇20多个村庄紧紧联结在一起,串起西李石头部落景区、北村楼山湾景区、向阳渠等旅游景点,成为微山湖片区最美湖光山影路。
“以路为纽带,镇里打破行政村界线,集合5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成立片区联合党委,由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北村村党委书记刘广铎任书记,投资5000万元统一进行特色田园片区建设。”柳泉镇党委书记史敬峰说。
与此同时,利国镇一个投资百亿的滨湖生态新城项目已经签订投资意向,沿微山湖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由工业一条腿走路变成两条腿快跑。
“四大行业”整治是铜山向“污染”开战的攻坚战,近年来铜山从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到纵深推进美丽铜山建设;从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到全力推进“五大片区”和大许高铁新城建设;从大力实施山更秀、林更茂、田更洁、村更美行动计划,到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铜山在思想上自觉与新发展理念对标、行动上主动向新发展理念看齐的生动实践。
落后产能的腾退,生态环境的改善,新发展理念的笃定,铜山老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越来越强。
今年31岁的龚金民一年前还是一位打工仔,老家伊庄镇倪园村川上自然村因为紧邻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打造成了文旅专业村。龚金民抓住机遇,学习了烹饪技术,回家开起了“川上农家乐”,父亲摘菜,母亲烙馍,妻子里里外外“跑堂”,掌勺的龚金民在灶台上煎炸烹煮,累并快乐着。
借助园博会、方特乐园、徐州城市五环路等重大项目建设,铜山按片区组团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发展和整个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重塑乡村产业形态,促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现在的川上村,85%的土地已流转出去进行农业生态庄园建设,村里的文旅产业则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社模式,由合作社统筹业态布局、运营监督管理,有意愿创业的农民经统一培训后自己开店,农户闲置房屋统一出租或入股村旅游开发公司,剩余劳动力则安排进农业庄园和村旅游开发公司工作,新时代农民在美丽广袤田园上唱响“田园牧歌”,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幸福生活。
4
“我现在生活得更有信心更有奔头了!”40岁的柳泉镇高皇村村民张永说这话时满脸自信。一年前,就业的兴达公司即将停产,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现在他在兴达转产后的恒昌公司上班,身份也由原先的仓库管理员变成质检员。“现在工作环境变好了,技术要求高了,收入不降反升,这下心里踏实了!”张永笑着说。
张永是柳泉镇近3000名因企业关停需要转岗的工人之一。“3000人背后是3000个家庭,不让他们失去饭碗,重新端上好饭碗,是我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意!”史敬峰说。
为就业而战,柳泉镇一方面加快关停企业的迅速转型生产,兴达公司由于转产及时,300名工人得以顺利过渡,同时新招了500名工人;一方面加快新项目引进和老项目扩建,一批熟练技术工人得以重新上岗;再就是实施“满天星创业计划”,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厂房,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一家环保垃圾袋生产厂已经落户山西杨村,100多名妇女就地就业,目前该企业正加快布点,打造更多家门口工厂,同时利用微山湖沿岸开发,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生态农庄等产业,让更多农民创业增收,再就是搞好电商、家政、小食品加工等培训,让更多农民端上新饭碗。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铜山把关停企业的职工安置放在突出位置,柳泉镇3家过渡生产企业去年6月30日限期停产后,只用不到4个月时间,2188名实际应发放经济补偿金的职工,就全部拿到了经济补偿金。为帮助这些关停企业的职工再就业,铜山区每年开展50场以上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并从全区企业中梳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优先安置转岗职工。
企业关停了,财税减少了,但民生项目并没因此搁置停摆。柳泉镇投资上亿元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形成一村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征地22亩搞中学校扩建,解决了10多年没解决的“老大难”,50公里的环镇路正在积极谋划推进;利国镇投资1亿元完成农村水泥道路户户通,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镇区休闲公园、珍珠泉河景观带、石门仿古特色步行街,花费30亿元完成马山村整村搬迁,为徐钢集团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大的民生和发展棋局正在铜山密集布子:围绕徐州中心城市建设,由“融入主城”转到“建设主城”,实现“一核一环一城五大片区”区块联动、全域共振,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更有活力更有质感更有温度的现代化城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铜山上下,正按照思路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路线,细分实施宜居福地、民生幸福、乡村振兴、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善治高地、“安稳清净”四大治理、“四强四前列”党建工程等“八大工程”,总投资289亿元的122项城建重点工程加紧推进,富民增收“35条”和“八项富民”工程高歌猛进,建设2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五类困难人群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投放90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等民生实事彰显民生温暖。构建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具有铜山特色的“六治六力”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水平,聚力把这片经济热土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善治高地。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城市转型、治理转型,前行中坚守、发展中创新,铜山在“转”中砥砺、在“转”中跨越,“四大行业”转型升级中淬炼出的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干部特质,正汇聚成铜山“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生态高地、宜居福地、善治高地”“四高地一福地”建设的澎湃动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正凝聚成铜山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铜山正以奋进者的姿态开启“十四五”,踏上新征程!(徐报融媒记者 李昌海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