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徐州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迈上新台阶”主线,统筹抓好园区管理、产业富民、科技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等重点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杠杆撬动产业兴旺、以产业富民为切口推动园区农民致富增收、以“马庄经验”为样板重塑园区乡风文明的省级示范园徐州路径。下一步,各地要依据相关标准,结合实际,依照五方面举措要求推进省级示范园建设,实现园区提档升级。
近年来,全市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把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从2017年的2个增加到2021年的7个,全省占比13.7%,基本实现农业县(市、区)全覆盖。
各地选准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科技、开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提高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了一批以邳州大蒜、丰县苹果、沛县黄桃、贾汪草莓、新沂水蜜桃为代表,集中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市7个农业产业示范园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66.8亿元。
今年以来,全市5个省级示范园(不含已完成3年建设任务的两个省级示范园),计划建设31个项目、投资1.7456亿元(中央、省、地方)。目前,5个省级示范园区完成项目规划、设计、资金使用方案的批复,陆续开工建设27个项目,资金投入0.929亿元,开工率87.1%,资金到位率55.8%,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了面上推进与重点突破同步、硬件建设与软件配套同步、产业提升与机制创新同步、发展一产与发展二、三产同步。
推进会要求,2021年,各地省级示范园建设要依据省级示范园创建标准、认证标准,结合单位实际,按照以下“五个做”要求实现园区提档升级。
高标规划,做大园区。园区规划要因地制宜、定位准确,主体清晰、功能布局合理,管理部门明确、内部制度健全。园区运作市场化,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
突出科技,做靓园区。园区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以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为依托,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进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应用,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率达90%以上。园区传感、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建有门户网站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物联网、自动化灌溉施肥等智能化管理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注重生态,做美园区。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重点开展综合种养示范,推进园区农业清洁生产,建设农药、农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建立严格的投入品管控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蔬菜、果品等标准化基地农药使用次数由过去4-6次减少到1-2次。
创新机制,做活园区。要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办社、依章办事、规范发展。指导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和新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以此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建管并重,做强园区。要强化基础设施管护,均衡财政资金投入,产前、产中、产后都要投入,尤其是要预留资金投入到产中、产后环节,强化全环节、全产业链扶持。要建立园区发展预警机制,对园区发展中存在的规模经营不适度、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且层次低等问题,要早预警、早采取措施、早处置。每个园区都要成立由党委或政府负责人担任“园长”的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和政策集聚,全面提升农业园区在促进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中的引领带动能力。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再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0个,在县级认定的基础上,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建成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档次,为实现“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新的贡献!(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