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金名片,嘉兴再传好声音。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结果,嘉兴城市信用综合指数达到88.73,在全国261个地级市排名中实现历史最优——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据介绍,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是衡量城市信用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运用大数据先进技术,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4个方面,通过守信激励和失信治理、信用制度和基础建设、诚信文化和诚信建设、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营商环境等5个维度综合评价全国各城市的信用状况。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嘉兴狠抓4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信用嘉兴”建设显成效。
聚焦场景打造
激励守信惠企便民
据介绍,2019年以来,信用承诺制在嘉兴市审批服务领域广泛推广,目前已覆盖110项事项。
得信者多助,失信者寡助。近年来,嘉兴市着力为信用良好市民和企业提供优先办理、容缺受理、加快办理等惠民服务,累计优先办理2.66万人次,容缺受理6.3万人次,加快办理63.03万人次。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8月2日,嘉兴市上线融资撮合服务平台——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依托精准信用画像降低小微企业“首贷难”,该平台已累计为3168家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23.98亿元。
2020年6月,嘉兴市创新推出“南湖分”惠民应用首批8大应用场景,累计授权人数17万人,并与金华、温州、湖州等城市建立了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互认互通机制。
聚焦重点领域整治
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不定期发布“白名单”;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2020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幅度列全省第一;打击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2020年全市交通执法队处罚路政案件341件;打造“无欠薪城市”,开展专项治理,每年面向社会公布一批重大违法典型案例;开展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创新建立房地产经纪机构行业信用评价机制……近年来,嘉兴市持续聚焦重点领域整治,着力约束和惩戒各类失信行为。
今年初以来,人行、市场监管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屡罚不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50家严重失信企业进行重点约谈,并依法采取公开曝光和重点监管等措施,已有36家严重失信企业签署信用承诺书。
聚焦分类分级监管
推动信用管理创新
分类分级监管是信用监管最突出的特点。近年来,嘉兴市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监管要求,积极探索以省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综合日常检查、“双随机”抽查和行业监管等信息,创新行业信用评价模式,在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经纪机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等49个领域分别制定信用评价办法,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将监管资源向信用等级低、市场风险高的主体倾斜。
例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产品质量安全分级分类分色数字监管新模式,即开展产品分级、企业分类、区域分色三个层级的分类监管。截至5月底,嘉兴市已对3289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数字赋码,对全市73个镇(街道)实施区域四色图监管,对52种769批次产品自动编制下达监督抽查计划。
据介绍,自实施产品质量“三分”监管机制以来,全市重点监管企业总数减少30.60%,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较实施前减少17.40%,监督抽查经费同比下降3.92%,对不合格企业强化监管抽查覆盖率提升4%,监管资源向高风险产品和C类企业集聚。
强化完善体制机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信用与部门业务协同应用。嘉兴市编制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148条,将信用数据接口嵌入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在审批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公务员招录、评先评优等公共领域建立“逢信必查”机制。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信用核查223.47万次,其中依法限制严重失信主体1993次。
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今年,嘉兴市对已出台的55项失信约束措施进行全面清理,修订措施11项,废止措施28项,保留措施16项。
严格规范严重失信名单制度,按照国家部委或省级部门制定的认定标准,定期更新目录,编制《嘉兴市守信红名单和严重失信名单目录(2021版)》。
有序开展信用修复工作。近年来,嘉兴市广泛宣传信用修复政策,组织开展信用修复业务培训,公开受理途径和办理流程等,面向企业提供线下和线上信用修复,为有主动整改意愿的企业提供信用修复途径,全市累计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1027例。(徐佩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