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南京市委全会明确,年内要落实好200个疫情防控专项应用场景发布,为城市安全提供更强科技支撑,给技术创新注入额外动力。这也意味着,今年南京累计开发建设的应用场景将达到1200个。
今年的南京市委“一号文”提出,强化市域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全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1月20日,南京又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上半年,全市累计发布应用场景超600个,总投资近400亿元,已完成投资超70亿元;对外开放合作方向超2000个,累计洽谈合作单位超5000个,其中达成合作超4200个,签约合作金额超40亿元。开发建设应用场景,已经成为南京激发创新活力,赋能企业成长,推动产业集聚的重要手段。
连日来,《南京观察》记者深入工厂企业,走访部门板块,站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大视野下,一探南京推进应用场景开发建设的究竟。
有应急之需,也有长远之谋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南京火速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功不可没。
江宁高新区企业小视科技研发的“立式测温健康码核验一体机”,涵盖了人脸识别、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身份证核验等功能,刷脸就能获取人员身份、体温、健康码状态及行程卡等关键信息,既给基层防疫人员减负,又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效率,还降低了核验过程中疫情传播风险。这款依托人工智能的“黑科技”产品,从接到需求到投入使用,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需求“出卷”,政府“搭台”,企业“解题”,通过供场景、给机会,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南京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6000亿元,同比增长16.6%,位列全省第一。新一轮城市竞争,数字高地的优势必须得到充分释放。“很多新兴技术,因为没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只能一直飘在空中。”南京市工信局创新产品推广办负责人方海燕说,让新技术新产品落地生根,政府要推一把、送一程。从去年8月首次发布17个应用场景,到今年初提出1000个的大目标,再到追加开发200个疫情防控专项场景,力度层层加码的背后,是南京创造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打造底层技术和应用协同“试验场”的决心。
在龙潭港附近的兴隆州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无人机把生活用品精准“投喂”到江面的货船上,返程时,它又把打包好的垃圾带回岸上,船舶无需靠岸,轻巧解决了物资采买和垃圾清理两大难题。而这,只是“5G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的应用场景之一。
传统的点对点通信模式下,无人机在城市低空飞行时,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地面状况的干扰,安全性难以保障。“依托5G网络的低延时性,无人机上搭载入网终端后,只要电池允许,以后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飞。”牵头这一应用场景开发的长空科技总经理裴锦华说。去年11月,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落地浦口高新区,以 5G+无人机的融合创新应用为目标,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目前已吸引近20家关联企业在园区集聚。
5G网络赋能下的无人机,能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全天候监测船舶通行量,无死角还原岸线治理全貌,管控非法捕捞,采集相关水文数据、气象数据……“长江大保护成为国家战略,各类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态势。”裴锦华说,仅仅是一条长江,就能衍生出无数的应用场景。
为智慧治理,更为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让生活更有温度,让产业更有品质。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南京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新增长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成果应用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翻开各板块已经发布的应用场景名录,智慧城市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溧水区智慧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医疗云影像、多身份介质识别及医共体五大中心已正式落地应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预计年内完成测评工作,未来将全面提升溧水区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建邺区城市大脑项目将通过构建区、街道两级指挥调度体系,规范应急处置、综合执法、民生保障等事件处置流程。玄武区的玉带河水环境综合提升项目,通过对河湖净水机器人、生态修复水下森林构建、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玉带河周边水环境。
拆建垃圾通过智能化分拣破碎,生成不同规格的骨料,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管道回填、水稳生产;装修垃圾根据不同类别二次利用,金属、木料可以回收,轻物质进入发电厂燃烧发电;二次破碎的砖块被送到再生砖生产线,变成透水砖、码头砖……位于高淳开发区的南京路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三条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
建筑垃圾处置,是打造“无废城市”的重要环节。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场景搭建方,路港科技通过对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拆建垃圾年处理能力已达30万吨,装修垃圾达5万吨,再生砖产能超100万平方米。“应用场景一发布,电话快被打爆了,垃圾处理和再生砖销售两头需求都很旺盛。”企业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中的水稳生产线、再生沥青生产线和绿化垃圾处理线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企业将与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化合作,最大程度把末端产品合理利用起来。
南京的应用场景主要服务于产业强链补链工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南京的导向不会变。应用场景的最终落脚点,也必须是产业。”方海燕介绍,南京的思路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拉长补强产业链,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现实的样板就在白下高新区。来回穿梭、自动停靠的百度“阿波罗”智能驾驶车辆,已经成为园区的亮丽风景。对于秦淮区而言,这并不是装点门面的“盆景”,背后承载的是他们打造千亿级车联网产业的梦想。一年前南京公布的首批重点应用场景中,秦淮区的5G+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先导区项目就已经榜上有名。9月9日,白下高新区举办应用场景及新产品新技术云发布活动,应用场景榜单中有3项属于车联网类,新产品新技术榜单中也包含5件车联网类新产品。
“百度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龙头企业,引进这一标杆项目,打造应用场景,一方面可以招引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园区现有的智慧交通领域的企业发掘机会,帮助它们拓展新领域,收获新订单。”白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秦淮区已集聚车联网关联企业260余家,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7家。通过积极参与省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一批本土企业捕获发展新机,莱斯信息、江苏中路、睿敏交通等秦淮区内传统智能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加速产能提升、产品创新和产业融合,实现了超预期的规模增长。
要融合跨界,也要龙头引领
用时5分钟,一块350千瓦时的蓄电池被机械臂缓缓装入渣土车,满载31吨的情况下,这辆车可以连跑180公里。鼓楼区年初发布的新能源重卡换电系统示范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满负荷测试阶段,未来不仅能减少城市污染,更有望突破渣土车运营时间的限制,白天也能上路跑,彻底改变整个行业。
国内城市道路上穿梭的渣土车,几乎全部是内燃机驱动,主要烧柴油,噪音大、污染大,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背道而驰。也有车企设计制造了新能源电池驱动的渣土车,但一块适用于渣土车的350千瓦时电池充满要好几个小时,客户等不了。能不能像F1赛车换轮胎那样换电池?鼓楼区开发的这个应用场景,迅速吸引开沃汽车、易充网、国网南京公司、丝路集团等多家本地企业参与合作,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难点。
“跨领域的应用场景,单靠一家企业难以实现,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交叉渗透,融合创新。”易充网总经理李鑫说,南京的应用场景认定标准中,吸附性是一项必要条件,在应用场景开发建设过程中,至少要能吸附3家的本地企业参与建设,外地企业参与建设的,必须要落地南京。设定这样的门槛,南京是希望通过释放合作机遇,让更多本地企业共享政策红利,让更多外地企业在南京落户,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但南京也没有一刀切。对确实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产业生态、率先实现重点技术先行先试的应用场景,可由重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主体搭建,不受本地企业参与数量的限制。
4月20日,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浦口经开区的华天科技正式上线。半年不到,这个由企业独立完成搭建的应用场景,注册量就从最初的3000万飙升至28亿,解析量超14亿,两项数据均在全省二级节点中高居榜首。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被喻为“数字世界的身份证”,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的关键枢纽,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纽带。芯片制造行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订制化、工期紧、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的特点,上下游企业的数据互联互通迫在眉睫。作为芯片封装测试领域全球第六、全国第二的龙头,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董事长肖胜利在上线仪式上说,解决供应链协同、产品质量追溯、大数据分析、设备保障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
搭建这样一个辐射全产业的应用场景,华天科技的醉翁之意,不仅仅在于用标识为芯片“赋码”,更重要的是打造标准,成为规则制定者,抢占行业制高点。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产业的浦口经开区当然乐见其成,相关负责人解释,龙头企业的产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必将进一步释放虹吸效应,加速上下游企业的集聚。
用数字赋能,让市场说话
应用场景是一个新鲜热词,不少人的理解是政府发布需求,企业揭榜匹配。但南京的游戏规则,已经演进升级。方海燕认为,创新要素的配置方式,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即便是政府部门的需求,也需要通过正常招投标流程产生搭建方。在应用场景开发建设中,政府更多地是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浦口区工信局软件和信息化科科长李树林最近遇到了一件新鲜事——一位来自福建的企业家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跟他打听一家江宁开发区的新材料企业。原来,这位企业家在网上看到了江宁区发布的应用场景,产业方向和发展需求与自己的企业高度匹配。打电话咨询,一来是核实信息是否准确,二来也是想摸摸底细,为未来的合作做好准备。
市场的空间是无限的,数字化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总能找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4月7日,雨花台区首批“免申即享”新四板挂牌奖补事项陆续兑现,这是该区“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中“免申即享”机制的首次兑现。
“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是雨花台区今年二季度发布的应用场景,要求在“智慧雨花”基础上,打造集成公示、解读、申报、审核、兑付的平台。“场景发布后,不仅是区内软件企业,还有不少外地单位赶来竞标。”雨花台区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科负责人刘伟说。通过挨个询问技术优势、前期实践、案例分布等情况,江苏中科惠软成功中标。
以应用场景发布的形式拿到订单,让中科惠软政务事业部负责人任鹏竖起了大拇指,“过去我们与政府对接,都是去政府路演,耗时费力,还不精准。现在这种模式,公开透明,市场化程度也高,节省了很多时间成本。”更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就着这场“及时雨”,企业半年来已接到省内多个地级市订单。
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南京依然处于试水摸索阶段。如何缩短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如何让创新企业更好地感知市场方向?如何避免应用场景的重复建设?南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方海燕介绍,按照搭平台、给机会、挖需求、找市场的思路,南京将以创新产品推广、供需对接、资金支持等方式,持续推动创新产品评价工作,鼓励应用场景搭建单位优先使用《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内创新产品,为应用场景搭建提供更多优质解决方案。
(新华日报记者 盛文虎 周敏 仇惠栋 董翔 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