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立足全市24条产业链实际,徐州市围绕“六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和“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中优势突出的行业门类和拳头产品、加快形成更加集聚的发展格局和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可控、产业链安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大幅跃升。在24条优势产业链带动下,1至8月份,全市工业产值3639.5亿元,增长34.2%;工业增加值增速18.3%。
今年6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抓好优势产业链。各挂钩联系市领导、各相关部门根据会议要求和各自产业链实际,加快落实重点任务,全力推动优势产业链发展。
为做大产业集群,加快空间链集聚扩散,推动领先产业高点进位,我市对高端工程机械和晶硅光伏2条优势产业链,加快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基地,帮助徐工、中能、协鑫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参股、重组、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持续优化产业配套半径。为推动成长产业优化升级,对集成电路、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煤盐精细化工等13条产业链做好优化文章,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大力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体系建设,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为推动特色产业补短补缺,对软件和IT服务、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基础相对薄弱的特色新兴产业链,建立健全技术、物流、金融等服务平台,解决好产业链环节缺失、链条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推动高速增长、弯道超车。
为强化产业链项目招引,我市将24条产业链细分为57个重点领域,分别编制招商地图。实施“按图招商”“按链招商”,持续开展市领导带队招商、工信招商、科技招商。今年以来,市级层面先后举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恳谈会(推介会)20余场次,进一步吸引集聚产业链企业。1至8月份,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完成投资718亿元。
目前,全市24条产业链全部组建了产业协会或产业联盟、协同推动在链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协作配套、市场开拓等活动,切实发挥在政府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的“织网人”作用。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接82个高端科研机构作为智库,选聘59位领军人才作为产业链首席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其中,高端工程机械产业链,联合徐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4个关键核心技术,并申报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为推动企业链上下游分工有序协同,市工信局深入开展“千家企业培大育强”活动,全市纳入千家企业培育库926家,今年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3家、新增数居全省第二。1至8月份,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148亿元、增长35%,其中: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值1176亿元、增长291%;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产值90亿元、增长427%;节能环保产业产值194亿元、增长29%;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产值153亿元、增长16.1%;新材料产业产值325亿元、增长67%;新能源产业产值210亿元、增长51%。(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