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十四五”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图这样展开

  连日来,全省各设区市党代会陆续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前不久,《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印发实施,明确要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培育为总抓手,聚焦自主创新、融合赋能、绿色集约、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到2025年,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随着江苏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绿色发展、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数个规划相继印发,我省“十四五”期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徐徐展开。

  “两个建成”,

  “高质量”具象化为可感参数

  “十四五”时期,江苏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路上,外遇新挑战、内对新需求,形势错综复杂。

  国际方面,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发达国家纷纷推动“再工业化”等因素,对我省巩固制造大省和开放大省地位、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带来新的挑战。从江苏自身而言,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突出,自主创新水平亟待提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制造业质态亟待提升。

  “江苏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必须坚持制造强省建设不动摇。”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表示,《规划》紧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强调厚植江苏制造业基础优势,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推动江苏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质量”的制造业?

  《规划》明确提出“两个建成”——到2025年,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全国的领先地位巩固提升,实现创新高水平、制造高效率、供给高品质、结构更优化、区域更协调、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系列具体指标,将“质量效益、创新引领、数字转型、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坐标,具象为可感可追的参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8.5%、42%;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2%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6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000家……

  周毅彪指出,敢于提出“两个建成”,源自江苏有攀“高”的底气——“十三五”期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1/8,贡献全省34.5%的地区生产总值、39.1%的税收。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37.8%、46.5%,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8.0、6.4个百分点。

  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认为,制造业是江苏的优势,也是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江苏制造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加强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可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参与《规划》制定的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认为,明确目标的提出,既符合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实际,也彰显出江苏志向更“高”更“强”发展的决心。“对照中央要求,《规划》中对稳定制造业比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重大问题着墨较多。特别是立足江苏制造业在全国基础较好的特点,围绕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全面部署。”

  集群聚链,

  “产业航母”加速驶向“国际领先”

  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链,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重塑竞争优势的新引擎所在。

  早在2018年,我省就提出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母。目前已有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经过两年‘试航’,产业集群已成为‘十四五’期间江苏制造业发展的总抓手。”陈柳说。

  根据《规划》的最新部署,我省提出“十四五”时期,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个细分产业领域,全力打造1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5个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0个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既有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高端纺织等我省传统强势产业,也有物联网、核心软件、新兴数字产业等近年来崛起的“后起新秀”。以新兴产业为导向,“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发展目标层次分明成为最大特色。

  以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集群为例,这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也是最有可能和最迫切需要实现综合实力“国际领先”的集群。《规划》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清洁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特高压设备、智能安全电网设备、绿色高效新能源装备等,支持建设光伏、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等总体要求。

  在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集聚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相关支持机构等成员单位超过1000家,去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坦言,电力及工业控制装备核心芯片过度依赖进口仍旧困扰着全国智能电网产业。“必须继续以‘集团作战’代替‘单打独斗’,推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大环节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一同闯世界。”

  围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今年初,省领导挂钩联系30条产业链制度已实质性启动,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10条以上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卓越产业链;同时,我省还启动重点产业焕新工程,推动钢铁、石化、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拉升产业链的关键同样清晰明确——通过强企壮企,有的放矢强链补链。

  弯道超车,

  制造业“长个子”也要“长脑子”

  未来,江苏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专家提醒,一段时间以来,江苏制造走的是“跟随、模仿”的发展模式,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的“追赶陷阱”。同时,江苏企业在“闯世界”时也会遇到类似“修昔底德陷阱”,受到发达国家及其企业的排斥和打压。以经济大市苏州为例,尽管制造业体量很大,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形成“苏州制造”品牌。

  “制造业由大转强,不仅要‘长个子’,也要‘长脑子’,这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苏州大学教授段进军认为,打响“苏州制造”品牌,要从战略层面上从过去的“后发优势”战略转向“先发优势”战略,从技术上的“拿来主义”转向依靠自主创新。

  不少江苏企业已经捕捉到“弯道超车”的机会。9月27日,盛虹集团旗下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与冰岛碳循环利用公司就“15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项目”在北京签约,标志着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公司不少自主技术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稳定量产,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江苏制造在新材料领域大有可为。”斯尔邦石化总经理白玮说。

  “‘十四五’期间迫切需要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丁宏认为,我省应更大力度推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全面变革,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新华日报记者 付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5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