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跳多高”、能“跑多远”,基础研究是关键。而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则需进一步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创新要素市场功能更加健全,运转更加高效。
去年底,徐州市制定《全市科创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近日,市政府办印发了《全市科创平台建设工程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出台了四项相关举措,全力推进科创平台建设。
关键词1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虎年伊始,邳州高新区内一派火热景象。致力于循环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产业孵化的江苏金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项目二期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
“我们66条改性生产线全部投产后,预计将达成30万吨的改性塑料产能。”公司总经理程杰说,企业除了释放自身产能,还加大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合作力度,不断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入驻园区;并向下游延伸,形成上下游产品互动,增强产业黏性。
依托金发科技“链主”引领,目前邳州节能环保产业聚合了26家企业,形成了高端电池链和高分子材料两条产业链。
高新区是支撑创新创业的“桥头堡”。“《工作要点》提出,推动高新区做大做强,大力提升其创新水平,全面优化发展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科技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王玉君介绍。
根据部署,各地要落实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培育优势产业链关联企业,建立“链主”企业培育库,布局一批特色“区中园”,提升产业品牌效应。2022年,力争徐州高新区进入全省前20位 ,邳州高新区、锡沂高新区进入全省前40位 ,鼓楼高新区省内实现谷底起飞,贾汪高新区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
同时,要完善高新区研发、孵化、服务体系,推动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制造业重大工程优先落户高新区,探索“飞地孵化+高新区转化”等模式,建设协同创新平台。2022年 ,省级以上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此级园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46家 ,高新产值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关键词2
科产城融合示范区
合适的建设项目怎么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只要打开火标网,相关单位发布的招标项目一目了然。
火标网是总部位于淮海科技城软件园灵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当前的主打产品之一,已享誉业界。经过短短数年发展,该公司团队规模由最初七八人,扩大到如今的300余人,服务B端企业50多万家,全球超过700万用户使用过他们开发的产品。
“目前,园区向精细化、高端化、科学化发展转变。”江苏淮海科技城管委会经济发展处负责人王栋说,现在淮海科技城片区注册企业3000余家,己集聚了创新创业人才逾两万人。
“一城一谷一区”是我市近年全力打造的科技创新载体。《工作要点》提出,打造“城谷区”科产城融合示范区。
——推动淮海科技城改革发展。研究制定《关于江苏淮海科技城打造区域“科创之芯”的实施意见》,完善科技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校地协同创新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型企业总部集聚区等5大园区建设,支持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
——促进市科技创新谷集聚创新资源。合理布局辖区内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生活配套等功能分区,全力打造“科产城共融”科创新高地。
——加快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建设。大力实施相关重点项目,招引国内外一流应用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团队落地。
关键词3
创新平台集聚地
在徐工SKL高端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试验台前开展多路阀等试验。节后复工复产,徐工的研发工作又上紧了发条。
徐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徐工每年的研发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4.5%,目前建设并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获得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的工程机械整机及其零部件检测中心1个。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徐工首次挺进三甲,位列全球第三。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这些创新平台的鼎力支持。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214家,新型研发机构达16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超过2.5%,锻造出产业发展强韧的生命线。
王玉君介绍,在此基础上,《工作要点》明确:2022年要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地,创建更高能级的科创平台。
——布局建设技术 (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徐州经开区联合徐工集团及相关高校院所,以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 (产业)创新中心为基础,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联合徐州医科大学加快建设细胞治疗药物创新中心;徐州高新区则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创建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统筹做好WNS山体原位实验室规划布局、场地改建、设各采购、科研人员进驻和高端人才团队招引等工作,加快深地探测开发高端装备研发平台等科研设施建设,推进科研攻坚项目落地。
——高质量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领域,市产业研究院将创新发展布局建设专业院,加快各类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及院士工作站建设,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软实力等。
关键词4
可持续发展和高端交流平台
日前,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传出好消息:2021年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目前已经由科技部、省政府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复,我市即将跻身全国10个示范城市行列。
“过去的一年,创新徐州建设发展内涵不断深化。”市科技局局长鲍斌表示,2022年我市持续推进打造可持续发展和高端交流平台。
一方面,提升可持续发展平台支撑作用。聚焦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政策、产业、技术、人才五个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全面提升徐州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发挥市工程机械产业促进会、省工程机械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徐州分中心服务攻关作用,促进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共建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转化交易平台力度,建设一批国际科技转移中心、海外人才工作站、服务机构等载体。
2022年 ,我市将新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1家 ,承办高规格活动1项 ,实施产学研合作15项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和外国专家项目10项以上,不断加强与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链接,助力打造区域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徐州日报记者 樊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