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季节,文旅行业却持续经历“严寒”,成为各地助企纾困政策重点帮扶的行业之一。
对于一个市场需求巨大的产业而言,面对疫情的不断反复,亟需一边通过“政策之手”救急、提升发展韧性,一边挖掘行业潜力、推动业态转型,挺过“冰封期”,迎接春暖花开。
直击“最痛点”,动态调整“减、退、补”政策
“去年以来,国内疫情几次散点发生,都是在‘五一’‘十一’前后,很多文旅企业都是靠几个重大节日把一年‘口粮’抢出来。今年‘五一’假期临近,大家心里都没底。”苏州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旅游业十分脆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都格外依赖“流量”,产业运行停滞了,相当于“动脉”被切断了。
受疫情影响,文艺演出经纪机构同样受损严重。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透露,该公司负责运营音乐节和剧场演出,今年在南京策划的几场活动因疫情都已取消。“策划一场活动需要长线规划,甚至提前半年签约,前期进行场地投入等,但现在因为疫情,不敢轻易投入。”
瞄准文旅业资金链面临断裂的“最痛处”,用好 “减、退、补”手段,成为各类纾困政策的着力点。“真金白银”如何落准用实?
“淮安市文旅业发展态势良好,西游乐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相继竣工。但眼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想大干一场的从业者望而却步。”淮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4月3日,淮安市出台“纾困45条”,提出“支持重点行业恢复发展”,安排1000万元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继续按80%比例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将符合条件的旅游民宿、乡村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景区、度假区等纳入工会疗休养活动范围。一揽子举措直击文旅行业面临的现金流痛点,提振从业者信心。
“对企业来说,资金是急事,一定要及时下拨,而在解难和鼓励政策方面,还需结合企业实际动态调整、循序推进。”省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举例说,对比去年9月省文旅厅、省财政厅出台的《关于助力文旅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出台的“江苏文旅16条”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在资金扶持上,省级文旅发展专项资金提前到上半年就完成下拨;在奖补政策方面,侧重城市微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方面发展良好的旅行社企业,促进转型引导。
面临新难题,稳定人才就业刻不容缓
持续近三年的疫情,让文旅这一“朝阳行业”也面临人才危机。
“疫情影响下,文旅企业面临倒闭,文旅大专院校也面临毕业生就业难。从长期看,学生攻读相关专业的意愿也会减弱,本就不足的行业高端管理人才会更缺乏。”一旅游学院的招生负责人透露,开学后提出转专业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文旅就业不稳住,产业将面临大规模人才流失,疫情好转后,人才断层的“后遗症”也将长期困扰整个行业。
“疫情除了给企业带来生存压力,还有大批人才流失,让人痛心。”中青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君说,2019年公司有270多名员工,目前在岗的不足百人。出境游业务暂停后,资深导游、外语人才便一直在流失。公司转型升级也因缺乏相关人才配套遇到困难。
为了稳定用人用工,各地纾困政策有的放矢地“破题”——
无锡市继3月25日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后,又于4月11日新增12条补充政策。其中明确,对市区餐饮、零售、住宿、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今年以来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按参保人数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稳岗补助。行业内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各地区按停业时长分档给予不低于2000元、最高2万元的停业补助。
镇江市一方面指导文旅企业申报和争取省级旅游基金、产业项目扶持和奖励资金,为旅行社、导游复工复产点亮“绿灯”;另一方面,文旅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协调旅行社复工后包车出行事宜,保证旅游大巴正常运营,帮助市行业协会搭建网上购物平台,缓解导游生活压力。
受访文旅企业建议,除了政策性扶持,能否由有关部门牵头给企业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技能,这样后期业务恢复后也能立即派上用场。
更好蓄潜力,呼唤精准的“政策之手”
文旅企业疫情之下如同“冬眠”,如何积蓄力量更好地“复苏”?
省文旅厅日前将各级纾困惠企政策措施汇集形成“政策工具包”并对外发布,以便于文旅企业及时了解政策,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这为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提供了实在的便利。”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兵说。
文旅行业覆盖面广,细分行业间关联性大,扩大政策覆盖面也是恢复行业元气的关键。扬州旅游营销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洁希望,政府层面扶持政策不仅面向企业,也能让事业单位享受到社保减免、稳岗返岗补贴等扶持,带动整个链条全面“回血”。
“传统团队旅游越来越少,跨省游也因疫情大量减少,客源大量来自城市及周边,这就要求景区向文旅融合等新业态倾斜,比如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秦小斌发现,助企纾困政策,愈发与引导文旅业创新求变、深入融合相结合。
常州市文广旅局发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文旅消费复苏等6项措施。除了资金纾困外,还提出搭建线上线下文旅推广平台,发布“常享游”文旅惠民产品,设立团队游客奖补资金,全面助推文旅市场复苏;淮安市出台“淮安人游淮安”4类10条促文旅消费举措,扩大旅游经济内循环,包括鼓励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等自主合作开展经营,对年度符合条件的组团社或集散中心按人次给予补助……各地刺激行业提质扩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扶持政策正释放出鲜明信号:只有用更精准的“政策之手”,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才能激活转型动能,真正提高行业对抗风险能力。
(新华日报记者 付奇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