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处理侵权投诉500余件,企业知识产权受到“快保护”;我市发明专利授权件数增幅跃居全省第一,企业技术创新爆发“加速度”……
优化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就是提升营商环境。秉持这一理念,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单位积极扩容专利预审快速通道、优化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提供知识产权“全链式”服务,让企业创新发展更舒心、增信心。在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知识产权”指标得分全省第一。
专利预审大提速
开启创新“快速路”
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22个月缩短为79天。去年,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面向智能制造装备和现代纺织两大产业开展专利快速预审等服务,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开启“快速通道”。企业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去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6506件,增幅全省第一,2家企业获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项目,4家企业获省知识产权战推项目。
疫情持续影响,知识产权服务不能按下“暂停键”。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第一时间组建知识产权预审抗疫帮扶队伍,创新“不见面”“无接触”办理方式,通过线上交流,与企业知识产权部门深入对接,为企业提供优化受理、简化办理服务。
中天科技集团就是受益者之一。3月以来,在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支持下,该企业已完成6件发明专利申请预审,为疫情下全力推进绿色制造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聚焦全市16条优势产业链,优选100家‘领跑者’、200家‘攀登者’企业,我们正在积极向国家局争取专利预审快速通道再扩容。”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局长秦艳秋说,“推动专利预审服务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拓展,力争审查授权提速85%。”
助力“知产”变“资产”
破解企业融资难
“疫情下,在我们申报中华老字号的关键时刻,这300万贷款真是雪中送炭啊。”前不久,南通某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南通商标受理窗口领到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证,以5个注册商标向银行出质,3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
今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驰名商标”“老字号商标”质押等金融产品,为疫情下企业融资发展送去“及时雨”。
如何将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财富”,帮助企业破解融资发展难题?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市财政局、地方金融局、银保监南通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政策意见》,联合金融、科技等部门举办了“入园恵企”质押融资专场活动,开展了“知惠万家”知识产权普惠金融行动,倾力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今年一季度,南通有7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65亿元,涉及140件专利和37件商标。去年,全市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9.99亿元,同比增长116.3%,位居全省第四。
“我们还将开辟知识产权融资绿色审批通道,确保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的高成长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审批和专利质押登记,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再提速。”秦艳秋介绍,该局正在推动南京专利代办处南通工作站尽快落地,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属地办理,当天办结。
织宽织密保护网
依法维权底气足
4月21日,一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案例研讨会在线举行。针对我市某外贸企业刚刚胜诉的一起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案,南通市“知联侨”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中心邀请专家团交换意见、复盘诉讼策略。“有了这么专业又贴心的‘娘家人’,我们‘走出去’底气更足了!”企业负责人陈女士说。
我市常年有超过十万人从事海外商贸活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巨大。去年,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市外办、市侨办、市友协在全国率先成立“知联侨”知识产权海外服务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维权协处等服务,全年动态监测1889次,提供预警服务658次。
年内,我市还将有33个“知联侨”分中心挂牌成立。同时,争取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南通分中心,当好拟“走出去”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指南针”。
为了将知识产权保护网织得更密,我市在已建成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通(家纺)快速维权中心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中国海安(家具)知识产权快维中心获批建设。一张“国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网正加快形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优营商环境。
(南通日报记者 黄凯 沈雪梅 王玮丽 实习生 耿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