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5万多名导游生存状况引关注:转型路在何方?

  一场疫情,改变了旅游出行的业态,也深刻影响了一群人的“饭碗”,他们,就是导游。根据江苏省文旅厅编写的《江苏省导游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0年,江苏省持证导游超5.4万人。

  疫情发生以来,带领旅游团队的导游陆续转型。疫情之下,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导游?

  年均600场直播,

  南京导游圈粉上百万

  “张真好,你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了!”5月16日晚,多个朋友给张真好发来截图,下了直播的张真好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看到。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提到,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如今,日渐兴起的“云导游”成为一些景区和文旅从业者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实践,“云打卡”“云赏”“云游”为文旅产业带来新生机、开拓新赛道。这其中用的就是南京导游张真好在城墙上直播的镜头。

  张真好是南京一名从业十多年的导游,2020年他转型做起了户外旅游主播,年均几百场“嗨侃”,让他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

  5月17日上午7点半,张真好站到了南京中华门城堡上,检查好设备,8点钟他准时开播。从明朝朱元璋南京定都讲起,一直讲到南京“里十三,外十八”的城门文化,再到民国城门的改造。十多个知识点,两个小时,他滔滔不绝,还不断跟大家互动。

  立夏后的南京,太阳已很热烈,行走在大太阳底下两个小时,张真好有些头昏眼花。10点钟下了直播后,他一口气喝掉一瓶水。仅仅休息了十分钟,他又起身和助理一起将中华门的知识点一个个重新梳理,开始拍摄系列短视频。这种视频直播,张真好每年在600场左右,而类似剪辑后的短视频,他的账号里有近800个。

  张真好的直播转型从2020年回到安徽老家开始。在老家的他尝试对着自家的鸡鸭鹅拍起了“导游”短视频,竟然很受欢迎。受此启发,回到南京后他开始做起户外旅游直播,明孝陵、夫子庙、玄武湖、明城墙甚至南京的每一个街巷,都成了他直播的阵地。凭着做导游的“杂家”本事,再加上自己不断地充电学习,讲起地方文化来头头是道,张真好的直播越来越受欢迎。有了粉丝,有了流量,张真好在圈内开始小有名气,不少景区、商家也开始找他做推广、做直播,收入竟然比疫情前还要多。

  “适者生存”,

  业态改变逼导游“自救”

  兵马俑导游冰蛋、泰山娟姐……疫情在全国散发,人们的手机或多或少都刷到过户外导游主播。《2022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直播云旅游”已经被超过一半的“Z世代”年轻人所接受,11%的人表示“经常看”,越来越多人习惯了宅家“云旅游”的方式。

  数据显示,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4.16万个,从业人员500多万人。全国导游人数约65万,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人数超过10万人。受疫情影响,文旅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游客出行受阻,线下消费场景受限,“云旅游”这样的新业态逐步成为主流,也给导游们的生存提供了机遇。

  今年上半年,文旅部推出“万名导游带您云旅游”直播推广,各地具有影响力的导游,在旅游景区现场开展网络直播活动,带领全国游客“云旅游”。

  吴导游淮安、淮安小徐、南京大白……打开直播平台,记者发现,转战直播间的江苏籍导游们越来越多,他们还组成了“嗨侃苏大强”团队,目前已经有50多名导游加入,大家一起学习分享经验,抱团取暖。

  抖音账号“南京大白”的王烨是个90后。说起来,王烨还是江苏第一批国家级金牌导游,2017年在全国的导游大赛上获得过铜奖。当2020年遇到行业寒冬后,他“失业”了。

  王烨转行开起了滴滴,后来还卖过保险。后来,王烨逐步回归到他熟悉的领域,去博物馆做精品讲解,做定制旅游,尝试拍摄人文短视频等。2022年初,他正式进军直播间,做起了户外旅游直播。“这也是一种自救的方式吧,毕竟还是在从事热爱的行业。”王烨说。而他目前已经接到不少景区、酒店的推广广告,也已经有了一些固定的收入。

  当然,转型直播也并非是“万灵药”。“我是负收入,天天带钱直播。” 46岁的南京导游王开琴有点沮丧地说。对于70后导游来说,转型则显得困难很多。王开琴与老公都是导游,疫情后老公转行开起了网约车,她则去了超市做起了收银员。今年初,王开琴开始了“主播”转型。截至6月1日,已经直播了119场,粉丝也积攒过万。

  “一旦做旅游产品的带货,情况就很惨淡了。”王开琴坦言,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去几十元。但尽管如此,她仍在坚持着每天至少两小时的直播,“凡事都有个过程,我想再坚持看看。”

  提高自身素质,

  抢占旅游行业“生态位”

  事实上,导游转型之路早早就已开启。

  张真好说,省内本土导游普遍在2020年疫情后开始直播转型,最初是到景点实地讲解,后来一部分人逐渐转为了在家讲解人物历史,带书或者带货甚至“卖菜”,还有一部分人则转向了酒店民宿、美食生活类的探店方向发展。目前“云旅游”变现模式比较单一,主要就是带货、提成。不过,眼下直播平台仍在大力扶持旅游直播,给予了他们很多流量支持,他预感旅游直播将成为一个新的风口,为此团队还是信心十足。

  导游的工作内容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哪怕转战直播平台也是一样。张真好做了一个对比:刚开始,导游大多用的后置摄像头直播,镜头对着景区,讲解以“画外音”形式出现。而随着直播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主播开启了前置摄像头,将自己的脸面向观众。

  “这是为带粉丝‘云旅游’后粉丝变现做准备。”张真好说,“后疫情时代”大巴旅行团将成为过去式,而更多的私人订制团将成为首选。让粉丝记住你的脸,强化视觉印象,在线下旅游重启时,或许粉丝就会成为你的客户。很多游客会通过直播账号私信的形式与导游对接,订制旅游线路。

  “不管环境和市场怎样变化,优秀的导游都应该迅速适应,从中寻找机会。”全国“金牌导游”、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的导游纪伟娜回忆起2020年,疫情刚暴发的时候,那时几乎没有工作,于是她在家研读历史书籍,认真学习党史,为2021年建党100周年红色之旅做准备。后来,她得以迅速接手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团队,成为一名备受好评的“红色讲解员”。

  业内人士表示,导游导游,只要有“游”的群体,就有“导”的空间。未来,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依旧需要大量从业者,“导游”这一行业“生态位”无可取代。只不过,疫情加快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导游也将不用再坐等景区或旅行社委派,这就呼唤更多高素质人才。

  后疫情时代,

  为“新旅游人”创造机会

  导游转型,除了“自救”,还需要各方面的助力。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营造导游队伍发展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导游队伍保障体系,包括完善导游评价体系建设,鼓励各旅行社实行导游等级与薪酬挂钩制度,鼓励导游参加等级考试等;另一方面,强化行业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开展导游比赛,提升导游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省文旅厅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是旅游大省,一直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去年,文旅部确定的2021年“金牌导游”培养对象共140人,江苏就有9人入选,全国最多。“我们希望通过‘金牌导游’们的示范引领,做好‘传帮带’,组织游客或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为专题的交流活动,通过‘导游云课堂’上传紧扣导游工作实际的原创课程。”该负责人表示。

  考了导游证就能带团“混口饭吃”的情况也将一去不返。“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创新、能创作、能讲解、能营销、能吃苦的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这样的素质不仅仅能适应导游、旅行社行业的需要,也受到多层次、多类型的行业与企业所青睐。因此突破职业局限,立足自身优势,是当下引导导游创新就业的重要理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顾至欣表示,这就要求在培养导游专业的学生时,除了打牢专业基础,也应结合时代发展不断补充新技能。

  “旅游行业在疫情后出现了众多新业态,比如直播、云游、微度假、轻休闲、乡村旅游、露营等多类旅游新形式和多重工作新场景,从城市观光到乡村度假、从青山绿水到红色文化、从老年漫游到青少年研学,处处有机会、行行有未来。”顾至欣建议,导游应基于特长、结合兴趣、放眼长远,尝试跨界就业、“在线”就业,转换思维模式,从讲解转变为推广、从带团转变为宣传、从实景转变为云端,做一名新时代的“新旅游人”。

  业界也有更多期待。眼下,让张真好们“羡慕”的是,杭州小黑诸鸣、普陀山小帅等外省户外旅游主播进场时间不早,粉丝却做到了千万级别,可能比整个江苏的导游主播加起来都要多。“这跟浙江政府部门、景区、商家、平台等多方的合力推荐分不开。目前,江苏籍的导游主播们还在‘单兵作战’,希望相关部门的扶持举措也能‘与时俱进’,让各类导游都能在新赛道中脱颖而出。”张真好说。

  (新华日报记者 刘海琴 付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225
收藏
分享